地球生命力报告向人类敲警钟 全球物种40年锐减过半

30.10.2014  15:33

  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WWF)近日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提醒:走进自然更要了解自然和增强保护自然意识,近40年间,全球物种数量已经锐减52%。按照目前自然资源的消耗量,需要有1.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现在的需求。

  淡水物种数下降最严重

  WWF每两年发布一次《地球生命力报告》,本期为第十版。报告利用地球生命力指数(LPI),追踪了1970至2010年间超过10000种脊椎动物种群规模的变化趋势,而地球生命力指数由陆地、淡水、海洋生物群落三个独立的指标组成,由伦敦动物学学会提出。

  今年的《报告》显示,地球上物种的下降趋势比之以往更为严峻,世界生物多样性出现了恶化的趋势,自1970年起,地球生命力指数中的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减少了52%;其中淡水物种数量平均下降了76%,平均下降量是陆生物种和海洋物种的二倍。

  科学家们调查还发现,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现象不仅是全球面临的问题,热带地区的降幅最大,其中,拉丁美洲的降幅高达83%。“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是野生动物现在面临的最大威胁,狩猎、捕鱼业等的开发也在威胁着它们的生存。”

  人类需求超过地球负荷

  在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同时,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长却在驱动全球生态足迹的增加。《报告》显示,由于过度砍伐、捕鱼等,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经超过地球的负荷——超过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有1.5个地球才能承载。不同国家间,特别是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生态足迹也有着明显的差别。高收入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平均是低收入国家的五倍,其中,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是人均生态足迹最高的三个国家。

  但是,低收入国家虽然生态足迹小,它们的生态系统损害却更严重。调查显示,低收入国家中生物多样性锐减幅度高达58%,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降趋势为18%,高收入国家却有上升趋势。科学家分析,这可能和高收入国家通过资源进口的方式将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损失转嫁其他国家有关。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生态足迹总量位居全球第一。(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