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滨城区构建“学校教育联盟”促均衡发展

21.11.2014  10:22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教育公平,滨城区在原来教研联合体的基础上,组建学校教育联盟。

    一是“1+X”合理构建组织架构。每个教育联盟按“1+X”方式构建组织架构,以一所学校为牵头学校,集聚2-6所学校为成员学校。结合全区实际,共组建9个教育联盟,其中初中将组建4个教育联盟,小学将组建5个教育联盟。

      二是“两互两共”促进管理质量共同提高。一管理资源互通共建。积极探索建立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使之成为联盟内学校领导和教师参考的资料宝库、交流沟通的园地。二管理活动共研互动。联盟内学校要建立由牵头学校组织的研讨例会制度,每学期确定1-2个主题,至少开展1-2次“学校管理专题研讨”活动。联盟内成员学校的校长、中层干部可根据工作需要相互列席成员校的校务会议,参与成员校际之间开展的重大活动。不定期邀请成员学校参加学校重要工作的研讨,或到校指导检查学校管理工作。

    三是共建“三支队伍”打造成长共同体。一校长队伍建设。要求联盟牵头学校和成员学校管理层每学年至少要有一名人员进行双向置岗交流。二中层队伍建设。各成员学校每学年至少派出1名中层或后备干部到牵头学校(或其他成员学校)挂职学习不少于两个月。牵头学校的中层职能科室干部到各成员学校对口处室联系、指导工作。三教师队伍建设。联盟牵头学校每学年按不低于3%的比例分派教师到成员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成员学校每学年按不低于3%的比例分派教师到牵头学校顶岗锻炼。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牵头学校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支教档案,教育局将把教师支教业绩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四是夯实“三级课程”管理共铸特色品牌。一突出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教育联盟的教师规模效应,围绕核心办学理念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突出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和薄弱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通过开展课堂观摩、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形式,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二突出集体备课和教研。联盟内要制订本联盟教科研总体计划,每学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促进联盟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三突出德育科研与交流。加强联盟内学校在德育模式、内容、载体、方式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德育专题培训、德育论坛或班主任工作论坛等活动,促使联盟内学校德育队伍的共同成长。四突出学生素养评价体系的联合研究。共同建设学科素养训练评价常模,解决学生素养先进评价理念指导下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素养评价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滨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