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提升质量——造就培养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26.01.2017  19:10

  近日,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十三五”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具体措施。日前,记者采访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负责人,就《规划》进行进一步解读。

  问:《“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当前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迫切需要破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兼业化困境,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吸引年轻人务农创业;二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首先要确保地有人种、田有人耕,必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抓紧填平补齐农民素质这块短板,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问:“十二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答:2012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各地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创新机制、建立制度、健全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与氛围已经形成。连续5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全国8个整省、30个整市、800整县示范推进,覆盖1800多个农业县。二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步形成,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到“十二五”期末,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达到1272万人,比2010年增长55%,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力量,成为新产业新业态的践行者,成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引路人。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确立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四是“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问:“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答:从外部环境来看: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农业新老矛盾交织,生产成本上升,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农务农的内生动力总体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面临基础不牢、人员不稳等问题,农民要成为体面的职业任重道远。

  从内部条件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亟待提高,高水平师资缺乏,实训及创业孵化基地、信息化手段等基础条件薄弱,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机制不活,培育精准程度总体不高,与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问:《“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答:这个《规划》是新型职业农民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规划,对于推动“十三五”期间的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指导思想上,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完善培育制度,强化培育体系,提升培育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养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从基本原则上,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培育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坚持市场机制,调动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坚持立足产业。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坚持精准培育。着眼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科学遴选培育对象,分产业、分类型、分层级、分模块实施教育培训,强化规范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从发展目标上,《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的发展目标,并从文化素质、行业分布、信息化手段、培育体系和培育制度等方面提出了7项约束性指标和三项预期性指标。

  问:《“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规划》以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问题为出发点,着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和培育工作的基础保障能力,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五大任务。一是选准对象、分类施策,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主要从遴选培育对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等方面,重点解决培育谁、培训什么的问题。二是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性,主要是从创新培育机制、探索培育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等方面,解决谁来培育、怎么培育的问题。三是规范认定、科学管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范性,主要从规范认定管理、规范培育管理、规范信息管理等方面,解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问题。四是跟踪服务、定向扶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主要从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交流合作等方面,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后续发展的问题。五是巩固基础,改善条件,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保障能力,主要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培育基础条件、优化教学培训资源等方面,解决培育工作基础支撑条件能力的问题。(摘自:农业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