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再来大剧院 上演完整版普罗科菲耶夫

05.12.2014  19:46

12月3、4日,乐迷昵称为“姐夫”的指挥大师捷杰耶夫又在大剧院带领中国观众走进普罗科菲耶夫洒满阳光的音乐世界。捷杰耶夫昨天接受采访时称:“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在中国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这次我们把普罗科菲耶夫完整的曲目带给中国观众,明天我们将飞回寒冷的西伯利亚。我们在俄罗斯期待与国家大剧院的再一次合作。”

   捷杰耶夫抵京秀海报

  12月3日午时,捷杰耶夫率马林斯基管弦乐团的百余名艺术家落地首都国际机场。虽然连日来演出繁忙,然而捷杰耶夫只在酒店稍事休息便开启了“永动机”模式,首站便是当晚音乐会主场——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一个下午,大师都在与乐团及各位钢琴家进行排练,以便让乐队音色能更好地适应音乐厅的音效,带给观众最佳赏乐体验。

  说起来捷杰耶夫对于普罗科菲耶夫可谓情有独钟,马林斯基剧院更有着传承“老普”音乐得天独厚的土壤。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11月中,捷杰耶夫就在大本营马林斯基剧院指挥上演了“老普”的歌剧《战争与和平》《情定修道院》《赌徒》,第一、第五交响曲与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伊凡雷帝》《灰姑娘》等大量不同题材的作品。这次来京,捷杰耶夫还特别带来了这些演出的海报与精美剧照与北京观众分享。

   大剧院与捷杰耶夫合作成惯例

  关于此次普罗科菲耶夫项目的合作过程,大剧院演出部相关人士表示,这是一个很长期的积累,具体项目至少提前一年操作,“2007年大剧院开幕之初,就邀请了捷杰耶夫和马林斯基剧院演出歌剧《伊戈尔王》,之后双方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2011年我们合作了柴可夫斯基,2012年是肖斯塔科维奇,2013年适逢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春之祭》百岁时也献演了这位作曲家的专题音乐会,今年是普罗科菲耶夫。”对于今年为什么选择普罗科菲耶夫,大剧院演出部相关人士介绍说:“本着从易到难、听众的熟悉程度以及捷杰耶夫本人的建议,我们选择了普罗科菲耶夫,他也是了解俄罗斯音乐跳不过去的音乐家。捷杰耶夫自己说,总共三场音乐会像一个马拉松,考验乐团也考验观众。”至于为什么没能在大剧院官网上销售12月4日下午这场,大剧院演出部相关人士解释说:“今年是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这场音乐会纳入到了有关活动中,所以未做公开销售,题目也变成中俄青年联合交响乐团音乐会,但这不影响普罗科菲耶夫项目的完整性,捷杰耶夫为此排练了六七个小时,演出内容包括了作曲家第三、第五交响曲以及第二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是严肃工程

  捷杰耶夫对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推崇至极,他说:“自从大剧院开幕,我与这里一直有着很好的合作,我很高兴通过演出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与斯特拉文斯基的交响曲与中国的观众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作为马林斯基剧院的艺术总监,我不能忽视了我们自己历史中的美好和财富,为中国观众介绍俄罗斯的宝贵艺术文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普罗科菲耶夫以及我们曾经在大剧院上演的那些伟大作曲家的作品,我们马林斯基剧院乐团感到了一种责任。我们是那些音乐家们真正的继承人。能走进音乐厅系统聆听这位伟大作曲家音乐作品的机会并不多,对我来说,这是一项严肃的工程,通过这个工程,会让中国观众有机会领悟到作曲家全面的音乐创作,这些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捷杰耶夫称:“在社会安定的前提下,我们更应当重视文化的影响力,防止文化退步。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我很高兴看到两个国家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照顾到了文化。国家大剧院是为人民而建的,这会影响到数百万人的文化生活,如果这数百万人能够接受古典音乐的教育,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重要的。”

   超长演出迎来专业听众

  12月3日的音乐会上,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管弦乐团首先奉上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古典”交响曲》。接下来的《第二交响曲》是作曲家相较前一部作品风格迥异的作品,捷杰耶夫运筹帷幄间,形象地勾勒出作曲家两个创作时期的音乐表情。

  两部交响作品之后,分别由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格雷丝·方独奏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瑞士盖察·安达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得主、斯坦威艺术家阿列克谢·沃洛丁独奏的《第三钢琴协奏曲》重磅登场。这两部钢协作品也同样展现出不同的音乐性格,足见捷杰耶夫在曲目排兵布阵上的用心。格雷斯狡黠不羁中蕴含的澄净自然,以及沃洛丁清新细腻中彰显的霸气张力相得益彰。在捷杰耶夫的掌控下,钢琴瞬息万变的跑动既融于乐队的丰富层次,又不会湮没彼此的精彩,全程没有给在场观众制造任何走神儿的机会,令观众为之疯狂。似乎是为了缓解大家一直紧绷的神经,捷杰耶夫在音乐会最后非常“贴心”地带来了手法简练、有着明朗愉悦情绪的《第七交响曲》。

  当晚,长达3个小时的超长演出迎来最专业的听众,上座率达到了八成,中场时没有一位观众离场,并且曲间没有观众鼓掌。大剧院工作人员表示:“很多观众都非常喜爱普罗科菲耶夫的曲目,并且是冲着马林斯基管弦乐团和捷杰耶夫来的。”

  12月4日下午,冠以中俄青年联合交响乐团音乐会名义的老普专场迎来了我国青年钢琴家张昊晨与捷杰耶夫的合作。张昊晨以冷静的布局、坚实的条理与火热的捷杰耶夫展开了富于内涵的音乐对话。虽然听起来不如俄罗斯风格演绎得那么激动,但是张昊晨的独奏显得非常有说服力,甚至充满了内省的色彩。而在同一场演出的第三、第五交响曲依然展现出乐团出众的铜管和打击乐实力,中俄青年联合交响乐团丝毫没有人们担心的势单力薄,不时在大剧院掀起惊天动地的音浪。

  12月4日晚,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为此次北京之行重磅压轴,再次以超长时长演绎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四、第六交响曲,以及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后者由在首演表现出色的钢琴家沃洛丁以及俄罗斯琴坛前辈、捷杰耶夫艺术节常驻艺术家谢尔盖·巴巴扬分别担纲独奏。

   作曲家小传

  普罗科菲耶夫永不满足自己的风格

  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1891B1953)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以天才的面貌出现,九岁就创作了第一部歌剧,是远近闻名的神童。1904年(时年13岁)他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毕业考试音乐会上,他弹奏自己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获得钢琴专业金奖以及重要的安东·鲁宾斯坦奖,为自己的音乐事业开了一个辉煌的好头。

  普罗科菲耶夫结过两次婚。第一任妻子是作曲家旅居巴黎时(1918年)认识的西班牙女高音丽娜。两人在相识5年后结婚,生了两个儿子。普罗科菲耶夫回归苏联后,在创作歌剧《情定修道院》(1941年)时,认识了歌剧的脚本创作家米拉·门德尔松,他旋即抛弃了第一任妻子与两个儿子,迅速与米拉同居,并缔结了第二次婚姻关系。在此期间,他拒绝再见自己的前妻。丽娜1989年以91岁高龄在英国去世,死时已精神错乱。

  普罗科菲耶夫在学生时代和青年时期就创作了两部钢琴协奏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一交响曲等重要作品。1918年,为了躲避动荡的局势,普罗科菲耶夫旅居西方,先后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地侨居了18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三部交响曲和三部钢琴协奏曲,在西方为自己赢得了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的声誉。1936年,在经过5年的反复思索后,普罗科菲耶夫携家人返回苏联定居。回国之后他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实际情况与原先的设想也不尽相同。不过,在苏联期间他仍旧创作出最后三部交响曲、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以及歌剧《战争与和平》等杰作。

  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于1918年的第一交响曲之所以命名为“古典”,是代表作曲家青年时代所提出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创作于1944年的第五交响曲是普罗科菲耶夫回国后的第一部交响曲,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作品,与同期完成的歌剧《战争与和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除了他一贯的节奏鲜明、配器响亮、色彩丰富之外,内在的抒情性与民族气质,被作曲家称作对创作的阶段性总结。而完成于1952年的第七交响曲则可谓是作曲家一生创作经历的总结,带有深刻的回顾性和特殊的创新性,并且洋溢着难能可贵的青春精神。

  在普罗科菲耶夫五部钢琴协奏曲中,目前上演率最高的是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其中又以第三最为红火。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协奏曲初听之下可能会被他突兀的节奏与和声、怪诞的音乐氛围给吓到。当年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圣彼得堡首演时,就遭到一片嘘声,只有一位了不起的乐评家卡拉蒂金饱含热情地赞颂了这部作品。

  虽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各有不同,但始终如一的,也最为可贵的,是作曲家保持终生的青春热情和进取精神。不论在成功和赞誉中,还是在打压与折辱中,他都从不满足于某种固有的风格和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不为困难与痛苦所束缚。他始终都在探索新的风格,打破传统的流派,捍卫艺术家的尊严。他的作品言简意赅,不论你是否喜欢,都将过耳不忘——因为它们时刻闪烁着天才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