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经费调查: 不可避免的财务危机

17.03.2015  10:54

    刚和男朋友谈恋爱时,河北大学大三女生瑞凯没有意识到爱情是需要花钱的。但这异地恋的交通费、约会的餐费、纪念日的礼物费……每一笔都是白纸黑字。大一第一学期,瑞凯的月均开销达到3000元,对一个生活在河北省保定市的普通大学生来说,这个消费水平着实不低。

  中国石油大学大三学生桑田经过了最初的浪漫,已经和女朋友进入“过日子”模式。两个人每月加起来有5000元的生活费,都放在一块儿花。对于花500元究竟是买一套化妆刷还是修手机屏幕,双方得民主协商。桑田说:“谈恋爱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应该造成额外负担。我们花的每一分钱都在恋爱,每一分钱都在生活。”   韩国留学生李在彬从小就在北京上学,汉语流利。一进大学,他就和一个中国女孩走到了一起,生活费从原来的2000元涨到3500元。最初实行AA制,渐渐地,双方的负担比例变成7∶3,然后再变成8∶2。谈到“恋爱账单”这个话题,李在彬沉思了一下说:“希望有一天,还是AA制吧。”   面对恋爱这门大学的选修课——很多人甚至觉得应该提升为必修课,大学生即便秉承“有情饮水饱”的恋爱观,也不得不面对账单这个实际问题:钱花在哪儿,钱从哪儿来,谁说了算。   不可避免的财务危机   进入恋爱阶段的大学生,开销增加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恋爱必然要约会,外出吃饭是常规项目,吃完饭还得看看电影或者逛逛街,每逢生日、情人节、纪念日,还要互相送礼物。   某大学新闻学院大二女生曾皖皖,谈恋爱之后花销增加30%,现在每个月支出3000元左右。清华大学汽车系的大三男生赵天择,每个月的生活费比以前多了三四百元,还得“爸妈多给一点,其他方面再省一点”。中国石油大学大三男生桑田,每月还要负担在校外租房的钱……   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每个月多了一大笔恋爱花费,难免遭遇“财务危机”。   李在彬正在读大二,他经常一不小心就花光了生活费,连出去吃饭都困难。“其实我父母的态度是,我要多少就给多少。但男生嘛,总想尽量少依靠父母,于是我就想,在学校食堂吃吃算了”。尽管如此,李在彬还是表示,不会因为有经济压力就不谈恋爱了。   瑞凯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没什么规划,一个多月花了3000元。恋爱3年以来,她的消费观越来越务实。以前会买各种各样的灯“摆情调”,现在给男朋友买的礼物多是运动鞋,很实在。不久前,两人一起度过了恋爱1000天的纪念日,男朋友给瑞凯买了名牌口红做礼物,不到200元。他们有简单的理财计划,把每个月打工挣的钱都会存下来一部分,两人共同的账户上有1万元左右的存款。   瑞凯和男朋友分处北京和保定,一个月只能见面两三次,交通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省钱,男朋友到保定看瑞凯的时候会坐便宜的普快,票价23.5元;返京怕晚点,才舍得坐动车或者高铁。   之前谈过几次恋爱的桑田,也经历过随意买包包、买首饰的阶段。“现在不买了,以吃好为主,有时一起去游泳,挺好。我们过得比较踏实,不买乱七八糟的东西,想攒点钱买个好点的戒指”。现在,桑田和女朋友每个月能节余四五百元,都存了起来。“这样出去旅游就不用再跟家里要钱了”。   要开源也要节流   桑田的父母知道儿子在谈恋爱,但他们并不会因此就多给一份“恋爱经费”。“如果我当家长也一样,恋爱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年轻人应该懂得调节。”不过,桑田一个月3000元的生活费在青岛的大学生中,并不算少。如果钱不够花怎么办?桑田表示“省省总能出来”,他说自己不会考虑打工,这太浪费时间。   瑞凯的男朋友每个月从家里领到数额固定的生活费,当意识到入不敷出时,他决定去做家教。瑞凯回忆道:“当时他想给我买护肤品,可没钱买好的,就跟我商量能不能暂时不要买,我不同意,两人就有矛盾。后来摩擦摩擦,他得出一个结论,要谈恋爱得‘开源’,不能只要求女朋友‘节流’。”瑞凯说,现在男朋友每周末下午去做家教,一个月能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   李在彬对理财有美好的愿望,一开始也规定了自己的支出额度,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用着用着就感觉不够了。他也想过打工挣钱,做过家教、翻译等兼职,“但这样就会减少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就没有再做下去”。目前李在彬解决“财务危机”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把以后要用的挪过来了,以后再省一省”。   工科男赵天择发挥了动手能力强的优势,有时候他会自己做点儿小手工作为节日礼物。他曾经买来布、线、彩色鞋带、医用棉花,照着网上的教程做了一个“晴天娃娃”,全部成本“还没有最后用来装礼物的盒子贵”。   赵天择说:“之前遇到过麻烦,和女朋友出去玩,钱花多了,日常生活有点紧张。怎么办?忍着呗,除了一日三餐在食堂吃,其他花钱的事都不干。或者跟同学借一点,下个月家里打钱了再还。”依靠家里的生活费和学校的奖学金,赵天择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   谁来掏钱是个问题   刚开始恋爱时,李在彬和女朋友讨论过谁付账的问题,当时的结论是AA制,比如男生请吃饭,女生就请看电影,尽量保持均衡。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在彬总是自觉地多付一些,AA制逐渐就变成“Aa制”,女生也习惯了男生多付或者全付。李在彬说:“在韩国,男女生的恋爱花销比例大概是5∶5,但在中国,感觉偏向于8∶2。”   不过,李在彬觉得:“男女交往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不是因为花钱多少。这个钱是花在了一起度过的时光上,不能说是花在了女生身上。”   桑田坦言,自己身边的同学谈恋爱,普遍是男生花得多。“有几个同学说挺羡慕我们的。他们的女朋友要这要那的,一到生日、情人节这些日子,还得主动问女朋友要什么,然后就得买。” 桑田说,“有些男生钱花得多,对女生的要求也就多,难免会觉得,我对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这么对我。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对于和女朋友实行AA制,有时男生会有些尴尬,用赵天择的话来说,“和男生AA没什么大不了的,和女生就不好意思了。所以,还是男生掏钱好一些吧。可一直让男生掏,压力真的大。”所以,能不能实行AA制,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掌握在女生手上。   曾皖皖说:“不管和谁谈恋爱,我都是爽快付账的那一个。花别人的钱总归不如花自己的钱爽,就算对方是男朋友。”曾皖皖的男朋友对此表示认同:“女生追求独立很好。如果一方面追求独立,一方面什么都要男人掏钱,那就太假了。”   赵天择认为,谁掏钱还得根据双方的家庭条件。如果一方月均消费1000元,另一方是3000元,就算维持正常生活,少的一方都会吃不消。   瑞凯后来也找了一份家教的兼职,每周到保定市下属的一个县里上一次课。做这份工作并不轻松,瑞凯晕车,但从保定到县里的往返车程就得两三个小时,工资一小时60元,一个月不过挣几百元。   男朋友心疼瑞凯,多次劝她别做了,瑞凯不同意:“我们都是大学生,又没结婚;就算结婚了,女生也得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挣多挣少是一回事,去不去做就是你的态度问题。男朋友在北京,住在海淀,做家教要去望京,路上也要一个多小时。既然他能为了我们的爱情去做这件事,我为什么不能?”   因为家里给的生活费较多,最初瑞凯花的钱比男朋友多,后来男朋友做了家教,就渐趋平衡。他俩之间还形成一种默契:瑞凯去北京,费用就全由男朋友出;男朋友来保定,费用就由瑞凯承包。   瑞凯说,自己周围不少女生谈恋爱是属于“倒贴”的。“我觉得花钱多少取决于家庭条件、能不能有独立的收入,以及今后要不要在一起。我有个同学,一直贴补男朋友,但那个男生不求上进,最后分手了。女生说:‘给你买鞋我不怕,给你买衣服我也不怕,但我怕的是现在的生活状态让我看不到未来。’”   瑞凯说:“我和男朋友决定毕业就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