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契丹-大辽文明展”在省博开幕 持续至8月2日
5月8日上午,《太阳契丹——大辽文明展》开幕式在山东博物馆举行。图为内蒙古博物院带来的顶碗舞。
开幕式现场演出了马头琴演奏和呼麦演示、蒙古族歌伴舞表演《鸿雁》、蒙古族礼仪礼俗展示等精彩节目。
观众参观展览
“太阳契丹-大辽文明展”展出的展品
“太阳契丹-大辽文明展”展出的展品
中国山东网5月8日讯 (记者 姜瑞丽)5月8日上午,《太阳契丹——大辽文明展》开幕式在山东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角度全面、立体展示了大辽文明的盛况,展出了大量古代辽国的珍贵文物,列入“20世纪中国考古重大发现”的“辽陈国公主墓”也亮相此次展览。开幕式现场还演出了内蒙古博物院带来的顶碗舞、马头琴演奏和呼麦演示、蒙古族歌伴舞表演《鸿雁》、蒙古族礼仪礼俗展示等精彩节目。
契丹人世代聚居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西辽河上游地带,属于东胡族系鲜卑族的后裔。自公元916年契丹族建立“大辽”,至1125年被女真族所灭,辽王朝曾雄踞中国北方二百余年,与北宋、西夏王朝鼎足而立。辽建国后,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政策,兼容并蓄,励精图治,在200年的历史进程中,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得益彰,行成了多元一体、独具特色的辽文化,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封建文明。
本次《太阳契丹——大辽文明展》展出了大量古代辽国的珍贵文物,包含马具马饰、金银器、陶瓷器、玻璃器、水晶、服装、饰品等,共计110余组、32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9件(组),包括列入“20世纪中国考古重大发现”的“辽陈国公主墓”,1992、2003年度分别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耶律羽之墓”和“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文物精品。
记者了解到,这是辽代文物精品第一次在山东集中展示,旨在再现契丹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多元宗教信仰。通过一件件绚丽多彩的出土文物,观众既可以深入了解契丹贵族的奢华生活,也能感受到契丹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相互交流与互动。今后,山东博物馆还将陆续推出蒙古族、女真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系列文明展,通过文物展览特有的语言展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交流融合与文明的发展历程。
此次展览由山东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共同主办。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于宝东、山东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郭思克为到场的30余家中央和省、市媒体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详细介绍了此次展览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开幕式由山东博物馆副馆长卢朝辉主持。
据悉,本次展览展期为三个月,将持续至2015年8月2日,展览期间,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和讲座也将同步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