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失能、半失能老人达375万 养老成社会难题
天气渐冷,刘萍给失能的母亲又多加了几床被子。自从瘫痪后,母亲一受寒就感冒,刘萍和几个兄弟姐妹都特别注意。两年前,突然的瘫痪,让本已是空巢老人的母亲,又变成了失能老人,刘萍等几个子女只能轮流照看。
数据显示,山东省失能、半失能老人达375万,他们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社会难题。
孩子在外国,失能夫妻养老院做伴
15日,在济南市好佳园老年颐养院,张树斌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眼睛紧盯着来往的人群,偶尔与病友家属聊聊天,说不了几句,又恢复了长时间的沉默。
张树斌的老伴几年前去世了,儿子在济南做生意,女儿在烟台当老师,70多岁的他一个人在家生活。突然有一天,张树斌不留神摔了跤,大腿骨折,再也站不起来了。
“老人突然半失能,孩子也没法长期照顾,他儿子就把老人送到了我们这儿。”好佳园老年颐养院办公室主任李德建说。
目前,山东省老人空巢率达50%,而失能、半失能老人占到20%,据2014年底的数据显示,已经达到375万人。
刘广平在去年成为了这375万人之一,常年的腿部静脉曲张让他瘫痪在床,渐渐地双手也无法动弹,只能靠他人帮助进食。他的两个女儿都在国外生活,老伴王俊英已经80多岁了,今年7月,王俊英为他办理了入住养老院的手续,自己则以陪床的身份搬了进来。
“老人半失能或失能,给儿女的压力非常大。”李德建说,前几天,一位40多岁的人刚把自己瘫痪在床的母亲送进来,紧接着又把心脏病突发的父亲送进了附近的 医院 。“他一直在说‘太累了,实在承受不了’。”李德建说。
张丰的父亲因骨折瘫痪,也住在这家养老院。说起送父亲来这儿的原因,张丰说他要工作,不能时时陪伴父亲,“我不是不孝顺,是真的照顾不了。”
“年纪大了,熬上两天就吃不消”
选择机构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还是少数。
贾英毫不犹豫地选择居家养老。她今年88岁,跟老伴李兴一起生活。四个儿女都进城安了家,只有节日时才回来。
前年给老伴做饭时,贾英摔了一跤骨裂了,如今只能靠轮椅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李兴患有心脏病,无法料理贾英的生活。而贾英十分排斥住院,在 医院 时,她经常精神崩溃,大喊大叫。
“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商量,每人一天,轮流来守夜照顾老人,还在上班的,就尽量排在周末。大家还集资,从邻村请了一个保姆帮衬。”贾英的二女儿刘萍说,兄弟姐妹中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已经年逾六十。
刘萍今年53岁,虽然每周只有两天照顾父母,但一天下来基本没法休息,晚上也睡不安稳。“年纪大了,熬上两天,身体就吃不消。”
大多数失能、半失能老人选择居家养老,除了观念上的因素,还有经济考量。
王城为姥姥找养老院时曾算过一笔账,像是疾病后遗症、肢体功能活动受限的老人,护理费加上床位费、餐费,一个月要5000元左右,而完全失能的老人更贵。“以我目前的工资状况,支付这笔费用很困难。”王城说。
姥姥的遭遇,让王城开始担心:“好在我母亲有兄弟姐妹帮衬,照顾姥姥还能应付。要是我父母将来这样,我怕应付不来。”
记不清东西,逢人便说“想儿子”
对于老人来说,子女的探望是无法取代的。“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很多都有精神上的问题,经常会念叨自己的孩子。”李德建说。
前几日,张树斌突然精神失控,儿子半夜来探望。张树斌一会儿念叨“儿子从来不看我,我没见过他”,一会儿又拉住旁人说“我儿子很懂事,他在济南读博士,很厉害”,然后又一阵沉默,猛不丁说出一句“我想儿子了”。
张丰的父亲刚住进养老院时,也是这样。子女要每天陪着他,他才肯吃饭。“刚来的老人,我们都要让子女陪他几天,要不然老人很难适应。”李德建说。
刘萍要走时,正开心看电视的贾英一下子沉下脸来。“还没到中午,怎么这么早走!”接着,眼泪夺眶而出。刘萍赶紧留下来陪她,贾英一会儿说要喝水,一会儿说要吃东西,刘萍知道,母亲什么也不想要,就是想让她多呆会儿。
建达社工总干事刘娜说,失能、半失能老人会因身体的不便产生挫败感,亲情的陪伴是一剂良药。(应受访者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