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做好加减乘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9.07.2016  03:37

  □本报记者 熊筱伟

  ◎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3月,四川省政府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6月,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联合印发《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7月,四川省委办公厅和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实施方案》等5个实施方案……

  印发文件节奏越来越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亦走向纵深。针对国家提出的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则运算”命题,四川探索出颇具地域特点的“四川算法”。

   何补齐发展短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

  有了新抓手补好“五块短板”

  今年4月的最后一天,厦门华侨电子出资18亿元收购成都数联铭品,成为近年来国内大数据行业最大一宗收购案。

  其背后,是四川现代服务业的“风起云涌”。近年来四川省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2013年是35.2%,今年上半年已达42.6%。

  个案的背后,还藏着四川省补齐发展短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探索与尝试。这也正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法”的关键。

  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法”,四川省创新提出“一提一创一培(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新“三大抓手”的指向和内涵,更强调做“加法”——通过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开展“制造+服务”试点示范、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来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做好“加法”,四川省方向笃定。除产业发展外,还将补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五块短板”。

  如何给企业减负松绑,激发微观经济活力?

  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减法”,是给企业减负松绑,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对政府而言,简政也是“减”政。“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经过多次取消、调整、下放,目前四川省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从过去逾800项减少到约280项,成为保留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降低企业成本、减轻实体企业负担,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需的另一种“减法”运算。

  为企业降低成本,改革是重要路径。四川省通过加快市场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税费、要素、融资、人力、物流六个方面的成本,初步预计到2017年,全省实体经济企业要素成本将降低200亿元以上,物流成本降低200亿元以上,企业融资的担保、评估、登记等费用控制在融资成本的3%以内。

  如何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几何式增长”?

  人才引领加快企业技术创新

  一台无屏电视,售价不到3000元,实现1000万元的销售额需要多久?去年“双11”促销,成都极米科技给出的答案是:10分钟。这家成立于3年前的创业公司,研发出将电视和投影仪结合的无屏电视,在有LG、索尼等世界级企业参与竞争的家用智能投影行业,已做到出货量全球第一。

  故事背后,隐藏着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乘法”的秘诀——以创新发展理念,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创造新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几何式增长”。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四川省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今年四川省将整合安排资金10亿元支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重点支持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的优质项目。

  现实的情况表明,这注定任重道远。201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的北京,发明专利授权量相当于四川的4倍;深圳一个城市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相当于两个四川。差距的背后,令人深思。

  如何奋起直追?

  必须坚持人才引领,目前,四川省设立规模20亿元的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今年更进一步明确,科研人员带项目和成果到各类载体创新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岗位晋升权利。

  如何清除过剩产能、房地产库存、金融杠杆等经济发展阻碍?

  “6字法则”应对三大难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除法”,是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清除经济发展阻碍。应对三大难题,四川省总结出运用“除法”运算的减、转、长、短、去、防6字法则。

  去产能做好“减”与“转”。2013年四川省即着力化解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五大重点行业过剩产能,同时,积极支持相关企业在“转”字上下功夫,加大技术、产品和工艺创新,增加有效供给。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既制定削减140万吨产能计划,也开始向钒钛钢铁等方向转型。

  这同样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因为钒钛市场价格下降同样非常厉害,市场竞争照样激烈,另一方面,是原有人员的转岗问题,数万人员的下岗,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是巨大的挑战。

  去库存坚持“长”与“短”。短期通过一系列税收、公积金、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购房消费,加大棚改和征地拆迁货币化安置力度;长期则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体制改革,加快落实社保、教育等配套政策,进一步释放农业转移人口购房需求。

  去杠杆兼顾“去”与“防”,坚持去杠杆和防风险并重原则,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去杠杆,预计到2017年四川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杠杆率将达4%的监管最低要求。

   ◎寻找新动力

  靠创新独步无线充电市场

  成都公司要做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黄大海 本报记者 张岚

  不需要数据线,手机插上一个公交卡大小的接收器,便能在一个“磁场”平台里隔空充电……7月27日,位于成都高新区移动互联大厦的办公室里,成都斯普奥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喻易强,为记者展示了其公司最新研发的“蕊磁”无线充电技术。

  6月初,这项技术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首次亮相。此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凭借该技术,斯普奥汀签下了总金额数百万元的技术方案合同,并成功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蕊磁”牛在哪?喻易强介绍,“蕊磁”采用的是新一代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即在非金属表面上方形成能量磁场,再通过一个小型的接收模块,就可以为手机以及其他需要接入电源的小功率家电和智能硬件进行无线充电,目前国内还没有同类产品投入市场。

  能独步全国,斯普奥汀的秘诀是拥有一支强大的技术研发队伍。在公司的10人核心研发团队里,多位成员拥有国际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其中,副董事长陈志璋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目前,公司还在继续开发新技术,把“蕊磁”的能量接收装置做成芯片级,可以直接嵌在手机里。

  面对这个需求旺盛的全新市场,斯普奥汀也在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在公司的产品展示区,放着一张经“蕊磁”技术改造后“能充电”的咖啡桌。在桌子上方30厘米以内,都可以实现手机等的无线充电。喻易强考虑把这种无线充电平台租给大型商场等需求方。他们还有更大的“野心”:“目前无线充电还是一个崭新领域,我们希望能做这个行业的领导者与标准的制定者。”

   ◎切片

  将煤炭产业占比从67%降至45%左右

  川煤集团的“绝地求生”之旅

  □本报记者 李欣忆

  作为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几个产业之一,最近几年,煤炭产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不少企业甚至濒临破产绝境。如何“绝地求生”?近两年,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开始了一场壮士断腕的求生之旅。

   果断淘汰落后产能

  成立10年的川煤集团,是典型的“一煤独大”,煤炭产业占比达到67%左右,其他产业也大多是煤机、煤电、煤建等和煤炭关联度很高的产业。

  川煤集团规划发展合作部部长何文明介绍,近年来煤炭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销往电厂的动力煤,以前0.12元/大卡,目前跌至0.05元/大卡。销往钢厂的精煤,以前最高1800元/吨,目前跌至650元/吨,出现了售价与成本倒挂,生产即亏损。

  如何改革脱困、转型发展?

  改革的第一步是做“减法”。川煤集团计划从2016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退出矿井17对,退出产能1059万吨,分流安置员工2万人。煤炭产业转型的方向主要是“退出一批、稳定一批、发展一批”:对资源枯竭、灾害重安全压力大、成本畸高、无市场、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矿井,果断有序退出;对有一定资源量、不亏制造成本和现金流的矿井,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实行稳定开采;对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可持续、安全有保障的矿井,不断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产能升级。

   积极拓展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是做“加法”,发展新兴产业。

  延伸产业链。努力实现煤炭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运营和高效清洁利用转变,延伸煤炭下游产业,增加煤炭产品附加值。以川煤贸易公司、物资公司为依托,建设以产品优化、经营、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30亿—50亿元。

  发展非煤矿山资源。以贵金属采矿业为突破口,控制一批储量大、品位高、具有中型规模以上的贵金属矿产项目。积极拓展其他采矿业务,开展非煤矿产品交易,预计到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打造旅游康养产业。以米易阳光酒店为依托,以产权重组为纽带,借助退出煤矿的有效资产,加快发展现代旅游康养产业,到2018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

  发展光伏产业和生态农业。煤矿退出后的闲置土地,进行“腾笼换鸟”,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养殖和旅游观光业。

  根据规划,通过系列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之后,预计到2018年,川煤集团将初步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煤炭产业占比降至45%左右。

  规划虽好,现实仍充满挑战——2万多名职工何去何从?搏击新兴领域怎样胜出?

  绝境求生,背水一战,成败如何,尚是问号。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