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基建工程内部控制审计

27.11.2015  12:07

威海市审计局 田建华 李晨瑜

近年来,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日益加快,各地新建、扩建项目大量涌现,项目投资成为了企业扩张发展的一个新的热点和隐患点。如何适应工程项目投资主体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态势,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减少投资失误和浪费,成为摆在了当前内控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企业基建工程内部控制审计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企业牵头的基建工程项目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然而,由于审计体系建设、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方面的不完善,审计经验和审计方法尚未完全成熟,我国基建工程内部控制审计远远没有赶上基建项目的发展步伐,形势不容乐观。

(一)制度不健全。我国内部审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实施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制度上的缺陷。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是在市场机制缺损的条件下产生的,从计划制定到项目实施均缺乏强制性制度和相应的法律的保证。很多企业的内控审计往往仅凭领导的意向来启动和开展,工程内控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约束,很大程度上仅是利用自身的职业主观判断对某一审计事项对错与否进行确认,造成内部审计在客观性方面大打折扣,不能及时有效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隐患和风险点。 

(二)机构独立性差。我国内部审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从整体上看,内审机构受企业内部环境条件限制较大,在组织结构方面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机构设置来看,由于隶属关系不清,定位不明,有些内审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有些甚至是财务人员兼职担任,监督能力大打折扣。

(三)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关键,是内部审计人员获得支持、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企业领导重视内审工作,才能为内控审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内审地位才会得以提升,审计独立性才会得以充分发挥,审计问题整改力度才会加大。有些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认为基建工程内控审计不重要,内审人员只做一些财务数据及合法性审查就可以了。若企业长期缺少较好的内控审计大环境,内审部门开展工作就会困难重重,难以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内审部门应有的职责和作用便难以发挥。

(四)施工方阻力大。  基建工程内控审计,受企业内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结果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利润,施工单位或相关部门往往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供虚假信息资料或是设置各种障碍,阻止审计人员的查验、取证,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一方面,施工单位工程项目存在收入的不确定性和结算的滞后性,另一方面,跨年度施工和分包工程,难以及时办理过程结算,若再受到人为干扰,就为审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埋下了伏笔,更给基建工程内控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五)专业性人才缺乏。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从会计岗位转入,自身业务水平有限,缺乏工程、计算机、经营管理、法律等知识,专业性人才极度匮乏,加之现有工程审计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模糊,审计人员只能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审计,导致工程内控审计质量不高,风险增加,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基建工程内控审计需要。

(六)缺少科学的审计方法与管理手段。基建工程审计内容十分广泛和复杂,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猫腻往往不易发现,因此详实科学的审计方法和规范有效的管理手段非常重要。但目前有些审计人员掌握的审计方法单一,只会就账论账,不具备根据项目特点统筹编制有效审计实施方案的能力,造成审计实施过程分工不明确,问题本质抓不住,一方面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容易遗漏工程管理中的漏洞及内控风险,审计风险加大,审计结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基建工程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及做法

当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不能完全满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其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确保内部审计独立、客观、严谨、高效的工作,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完善基建工程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一切经济行为均要有法可依。制定形成强制性成文的法律规范,让基建内审人员在问题判断和结果定论上真正有法可依,是当前基建工程审计的迫切需求。用法律规范审计,并以法律为依托发展审计事业,这既是我国审计建设长期立足之本,又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领导层次越高、领导越重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越有保障。内部控制审计只有保持了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避免审计过程少受外部环境干扰,保证和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一般来说,在基建工程内部控制审计中,尤其在隐蔽工程签证、工程结算审计、内部风险管控等方面,工作复杂且繁琐,又触及很多单位利益,审计人员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可为工程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有力保证。

(三)加快审计机构建设步伐。建立独立于管理层之外、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审计部门置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既能保证其监督职能,又能担负其承担评价、服务等职能,更好地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用的发挥。同时,要推进审计管理体系创新,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和相互制约的内控监督体系,从根本上管控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包括工程审计在内的审计质量。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匹配企业的重点工程领域,适应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需求,企业应努力培养和引入工程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和高素质、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单一、审计力量薄弱的局面。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交流先进经验,探讨诸如工程审计风险管控的措施,促进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五)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基建工程内部控制审计是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为一体的全过程审计。一方面,审计前内审人员应通过风险分析确定审计重点,合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项目、内容进行系统合理筹划,然后对审计项目实施具体审计。另一方面,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和风险分析等方法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提高内审的质量和效率。

(六)合理借用社会审计力量。一般企业直接从事工程项目审计的人员很少,且存在着专业知识不全面、审计经验不足等缺陷,这就需要企业有效利用外部咨询造价机构,借用社会审计专业力量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审计中要以造价控制和微观管理为主,实行动态管理机制,范围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主要具体做法有:

1.跟踪审计贯穿项目审计全过程。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引入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过程要公开透明。跟踪审计要覆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过程审计从图纸设计、预算编制、施工合同审核、到材料设备验收、现场施工勘查,全部实行动态管理,直至工程结算审计结束。具体来说,对工程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签证要进行现场勘查和确认,达到“六查”:一查竣工项目是否按设计图纸施工;二查变更签证是否与实际变更相符;三查实际施工、工程做法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四查变更工程量是否相符;五查材料品质、等级是否相符,六查竣工验收手续是否齐全。现场勘查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审计人员均要参加,现场签证要进行拍照取证,跟踪审计勘查签证要由施工方、监理方、工程部、外审单位、内审部门五方签字确认。

2.严把工程材料价格关。工程材料及设备价格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内部控制的审计质量,是工程审计的关键点,采用的主要调查措施有五条:一要建立建筑工程材料价格信息资料库;二要进行广泛市场调查;三要进入权威部门的价格信息网查询;四要直接到供应厂家询证;五要征询外审监理部门意见,从而达到控制材料价格的目的。

3.建立三级审核机制。基建工程内部控制审计千头万绪,为核实工程造价、控制审计风险,严把“审计结果复核关”尤为重要。审计结果一般要经过造价机构初审、复核、内审机构再复核三级审核机制。要保证审计成果的质量,审计工作底稿和取证记录需经施工方和建设单位核对确认,建设单位内控审计部门对审计结果要进行最终确定。通过初审、复核、再复核三级审核控制,达到核实工程造价、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4. 规范审计收费标准。目前,基建工程引入社会力量外部审计时,外审单位审计收费实行基本审计费加效益审计费,基本审计费一般由建设单位承担,效益审计费由施工单位承担,建设单位代扣代付。由于全国各省在这方面收费标准各异,现实中又存在很多乱象,收费标准议价现象较为普遍,审计收费行为亟需规范整顿。在基建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收费方面,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具强制性规定,为审计事务所创造公平、合理、合法的竞争环境,真正使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得到重视,使廉洁公正、业务过硬的审计事务所得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