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三八"妇女节,听"雪龙"号女队员讲"南极梦"
3月8日,正在南极普利兹湾执行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女队员们,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三八”国际妇女节。
在本航次中,“雪龙”号上共有13名女队员,这支“娘子军”活跃在大洋科考、航海驾驶、气象保障、新闻宣传、行政管理等各条战线上,成为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尽管年龄、工作、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但同样的“南极梦”,让她们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聚到“雪龙”号上来。
在国家海洋局黑龙江亚布力南极考察训练基地工作了近30年后,49岁的王华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成为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的一员,在中山站担任度夏服务员一职。
她告诉记者,每年去南极越冬的科考队员都要在亚布力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亲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科考队员后,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次亲眼看到了企鹅、极光,我多年的梦总算是圆了!”
被队员们亲切称为“三姐”的龚慧佳是“雪龙”号上唯一的女驾驶员,在上“雪龙”号之前,她是一名大学老师,在上海海事大学教航海技术。去年7月,新婚燕尔的她连蜜月都没来得及过,就参加了中国第六次北极考察。回国仅仅一个月后,她又随“雪龙”号踏上了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的漫漫征程。
“我喜欢航海,小时候每每看到黄浦江上来往的船只,心里都很激动。虽然很多人觉得航海不是女孩子的职业,但这是我的兴趣所在,能亲手开着‘雪龙’号来南极,我觉得特别骄傲。”她笑着说,回国时老公会在码头迎接她,一波三折的蜜月旅行可不能再拖了。
大洋队是“雪龙”号上女队员最集中的团队之一,这个以“90后”为主力的年轻群体,代表了中国极地科研事业的新生力量。24岁的汪燕敏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研究生,她在这次南极科考中主要承担海洋碳通量考察任务。
这个青海姑娘告诉记者,生长在西北内陆的她自小对大海有着特别的向往,因此上大学后,原本学习城市规划的她专门申请转入相对“冷门”的海洋科学专业。“从内陆高原一路来到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我感觉自己就像做了一个美梦一样,特别幸福,”她说。
同样怀着“南极梦”而来的,还有来自厦门大学海洋化学专业的研一学生陈倩娜。她表示,自己对南极的向往源于大一时看到的一幅南极风光照片,那是一个参与过南极科考的师兄拍摄的。去年当她得知自己已被选定为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的队员时,她开心地跳了起来。她说:“虽然爸爸妈妈有些担心,但他们知道来南极就是我的梦想,所以还是支持我的决定。”
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领队袁绍宏动情地说:“30年前,中国第一支南极科考队成立的时候,队伍里还是清一色的男队员,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队员活跃在南极科考的最前沿,成为中国极地事业的一支‘生力军’。女同胞是中国南极科考队伍里的一抹亮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女首席科学家、女船长乃至女领队涌现出来。”
原标题【 随笔:"三八"妇女节,听"雪龙"号女队员讲"南极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