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召开科技与创新大会
3月28日,山东省威海市科技与创新大会召开,表彰获得2014年度国家和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单位,以及获得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荣誉称号的专家,研究部署科技、人才、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创新性工作,动员全市上下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市领导孙述涛、张惠、董进友、董天祥、田治颖、徐连新出席会议,孙述涛主持会议并讲话,张惠讲话。
2014年,全市各级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32名专家获得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荣誉称号,并得到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哈工大(威海)一项技术发明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5项成果获威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54项获二等奖、30项获三等奖。
孙述涛指出,创新是时代的主题,科技创新是创新的主战场,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形成,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聚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面对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新任务,要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火车头,抓住人才这个根本,把创新精神融入各项工作中,大力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各项工作的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增创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孙述涛强调,科技创新是把知识和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企业既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广大企业要主动转变观念、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放眼长远,深度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切实当好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充分尊重与把握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发挥各类创新人才的支撑作用,走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再到引领主导创新的路子,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统筹推进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让创新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膨胀发展的强力引擎和基业长青的基础。
孙述涛强调,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强化政策引导,在宣传解释好政策的同时,与企业一道深入研究政策,敏锐把握政策,用好用活政策,努力使政策的含金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要强化投入保障,确保科技投入与同级财政支出同步增加,推动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金融为支撑、民间为补充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使各类创新要素更多地向企业聚集。要强化专业服务,发挥科技等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帮助企业解决创新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用法治化的思维保护与推动企业在创新中做大做强,共同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天。
张惠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把创新驱动战略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关键选择,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作为构筑发展新优势的有效途径,努力使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上来,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要通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增强创新资源聚集能力,打造创新政策高地,让威海成为创新人才、创新资本的汇聚区;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让威海成为科技交易、产学研合作的活跃区;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打造创新型企业摇篮,让威海成为科技企业、新兴产业的密集区。
张惠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引导企业用足用活国家、省、市各级出台的扶持科技创新政策,扎实推进科技改革与创新工作,力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实效。要加快推进技术交易机制创新,把深化产学研合作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区域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要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织实施“千帆计划”,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要扎实推进“一产业一特色”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把科技创新的立足点放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要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科技服务业,构建以科技孵化器为核心、各类服务机构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孵化生态系统。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行动,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开辟和占领市场,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水平。要深入实施英才计划,落实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才服务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风尚,动员和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