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气质”改善秘诀——于细微处见真章

29.05.2018  03:30

      雨中的威海,不见平日里的蓝天白云,天地间仿佛朦朦胧胧遮上了一层薄纱,飘渺的不似人间。

威海的空气好,早已是不争的共识,年年全省17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一的成绩就是最好的佐证,2017年,威海“蓝天白云 繁星闪烁”天数为362天,八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

很多人都说,威海的空气好是正常的,三面环海,又没有什么重工业,空气不好才怪呢。第一年,这种声音很多,第二年,第三年……直到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种“天赋论”也慢慢不再有人提及。谁都明白,空气质量稳定达标,绝不是简简单单靠“天赋”做得到的。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级海洋生态示范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还有今年刚刚评选出来的,首届中国十大养生城市。威海的环境有多好?好到这么多年来一项项不胜枚举的桂冠落到威海头上,没有人提出异议,甚至觉得“本该如此”。

既然威海的空气质量不是只靠“天赋”,那么,威海“气质”稳居全省第一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生态立市 三十年不变的坚守

威海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她古老,是因为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说她年轻,则是因为这个城市1987年才正式迈入地级市行列,到今天,才31年。三十年间,历届政府,不同的发展理念,不同的发展方向,却有一种坚守,从威海市立市的那一天起,直到现在,从未改变。那就是——生态立市,环境优先。

在威海市,流传着一个让当地人非常自豪的故事:多年前,在那个还是以GDP论英雄的时代,有一家知名的化工企业希望落户威海,可威海市考虑再三,鉴于化工企业的高污染高排放,还是拒绝了。后来,这家企业又将目光瞄准了另外一个沿海城市,并且成功落户。据说,当年,威海市的空气质量跟那一座沿海城市不相上下,可就因为对这些污染大户们不同的态度,一个拒绝,一个接受,这几年,威海的空气质量已经将这座城市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而威海市面对高污染企业敢于说“”的底气,也在于那不变的八个字——生态立市,环境优先。

依照自然资源来说,威海拥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和得天独厚的深水港,特别适合发展炼油、化工、钢铁、水泥等重工业项目。但从立市之初,威海市委、市政府就坚持将生态环境视为最大的比较优势,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倾力守护碧水蓝天,把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容量作为产业环境准入必要条件,高排放、高消耗的项目坚决不上,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从实践上坚守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多年来,威海市围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环保工作列入决策目标、行动计划、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更可持续的绿色生态之城,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战略,坚守碧海蓝天主色调,以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走出了一条开发与保护并重、人与环境相和谐的绿色发展路子。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每微必争 不让空气质量变成“瓷娃娃

2015年快到年底的时候,威海市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就在所有人觉得可以长舒一口气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霾席卷了整个齐鲁大地,就在2015年最后几天,威海市PM2.5超标了,二级标准失之交臂。

那段恨不得将PM2.5当成“瓷娃娃”小心翼翼“呵护”、提心吊胆随时盯着实时监控数据的日子,让威海市环保系统感触颇深。

有鉴于此,威海市将空气治理的目光瞄准PM2.5,并对准对PM2.5影响最大的PM10,一场“每微必争”的蓝天白云保卫战轰轰烈烈的“打响”——煤炭消费总量减少2万吨;备案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65兆瓦;完成农村清洁供暖1400多户;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超过城市建成区面积的80%;所有53台电力企业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区内所有78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1234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清理取缔和整改提升;所有建筑工地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标准;采石场总数压减比例达到93%;中心市区取缔露天烧烤经营摊点1000余处次;发展清洁能源营运车辆4476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总数的77%;全市364座加油站全部完成一、二级油气回收改造;中心市区完成绿道建设219公里;两年来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4.58万亩……

威海热电是全省首家所有机组一次性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地方热电企业,拥有国内电力行业最大的单体封闭煤场。不过,这家企业最有名的是一间奇怪的中控室,里面的大屏幕上显示的不是各项污染物排放数据,而是“智慧信息化供热调度系统”。这套被称作“智慧供热”的系统以大数据为依托,将供热需求、供应、控制相结合,实行供热自动化调节。系统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对未来几天的供热需求进行精准预测,自动调节压力、温度等供热系数,将居民家中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居民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用室内的调节阀进行微调,满足自身室温需求。“智慧供热”系统投资9858万元,被列为国家发改委重大节能项目,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实现了供热计量数字化、节能控制智能化、住户用热自主化、政府监督网络化。年节标煤8.6万吨,节水11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992吨、氮氧化物581吨、烟尘1660吨。

小时预警 不留任何空气质量“死角

威海市的空气质量监管采取日报送,旬、月、季通报制度,虽然频次多,但在各市中并不少见。真正在环保系统内部施行的,是空气质量和重点企业自动监控数据超标预警机制,而这个机制,实行的是“小时预警”。

以重点企业自动监控数据为例,一旦发现某企业在线监控数据小时超标,数据立刻自动传输到监控数据运维公司,核实是否属于设备问题。当证实不属于设备问题的时候,即刻发布预警,企业的环保负责人会在第一时间收到预警,要立刻对相关点位进行排查,减少持续超标排放,而环保执法人员也会立刻赶到企业进行现场排查,以求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超标问题。

而空气质量的超标预警,则是来源于威海市12个空气子站。一旦出现某项空气质量数据超标现象,数据也是立刻自动传输到监控数据运维公司,核实是否属于设备问题。当证实不属于设备问题的时候,当地环保分局及当地相关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收到预警,相关应急机制也会立即启动,排查周边所有污染源,尽快解决空气质量超标问题。而这个“超标”,指的是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齐抓共管 联防联控促环保合力

在威海市一个建筑工地,一群人正在检查施工区域100%围挡、裸土及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场地100%洒水清扫、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道路100%硬化、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这“六个百分百”标准的执行情况。而这些检查人员,并不来自环保系统,而是住建部门。

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合力治污。”这句话在威海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按照《威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的要求,威海市区市属地责任、部门行业责任、环保部门统一监管责任以及企业主体责任得到全面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团结治污的责任体系已经形成。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发改部门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经信部门推动油品质量提升,住建部门开展扬尘治理行动,城管执法部门对露天烧烤、餐饮油烟分类进行整治,公安部门严格机动车源头和路面管控,环保、交通部门加强重型柴油运输车辆管控,环保部门严格监察监管工业污染,促进重点污染企业不断提标升级。

共治共享 全民参与保护环境

现在在威海,要是哪个污染企业想进来,别说环评通不过,老百姓知道了都不可能允许。”威海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如是说。

在威海,民众对环境的期望值非常高,而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则很低。从人人参与到全民共治,威海市的环境保护意识仿佛已经融入整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所有人共同的行为自觉。

10支环保志愿者服务大队,2000多名环保志愿者,150多所绿色学校、160余个绿色社区……“环保志愿活动日”,“环保集中宣传活动月”,“爱绿、护绿、共建绿色家园”活动,“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携手呵护蓝天”倡议……威海民众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形成环境保护的强大力量,构建起全民共治的环境管理体系。

生态修复 历史“欠债”今日还

在威海市,有一处新兴的国家5A级景区,那是一座以展示东方古典文化为主的大型生态文化景区,叫华夏城。景区中,有全面展示尧舜禹时期历史文化的禹王宫,有集中展示胶东民俗特色的夏园,有威海人民防空教育馆,有中国跨度最大的华夏第一牌楼,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三面圣水观音,还有会跑的实景演艺--《神游传奇》秀。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十几年前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采石矿坑。

华夏城所在的龙山,曾经绿树繁茂,风光秀丽。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采石产业大兴,龙山被分割为44个采石场,累计占地达3767亩,面积占整个城中山的72%。十数年的时间,龙山原本完整的山峦支离破碎,石渣乱撒,粉尘弥漫,再也不复当年的景象。直到采石场被全面叫停,这里的生态原貌已几乎破坏殆尽。

2003年,以华夏文旅集团主导的山体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当时,龙山破坏最严重的6个矿坑占地达到936亩,整个范围内44个矿坑累计占地达3767亩,矿坑最高断面107米,堆积矿渣矿粉40多米厚。十几年的时间,44.3亿元的投资,130多辆工程车,运土方5692.67万立方,建造大小水库35个,栽树1127万棵……终于,一座矿坑上的大花园、废墟上的新景观矗立在人们面前。

如今,华夏城已经成为世界生态修复、修废利用的典型示范区,并将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依托矿坑地形地势开发而成的各类景观也成了到威海旅游必看的景区之一。2017年全年景区接待游客200.2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

2018年4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扬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二级标准的通报》(鲁政字[2018]64号),对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位居全省第一位”的优良“气质”通报表扬。

对于威海市来说,这是对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环保事业的鞭策与期许。

威海市要扛起山东省空气质量这面‘红旗’,也要将‘威海蓝’变成一道常态化的靓丽的风景线。”威海市环保局局长毕建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