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尖锐”的总理记者会透露出什么特大信号?
2016年3月16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多少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从第一个提问记者开始,就在“直击”中国经济中最“尴尬”的问题:股市震荡;并且接下来提问的记者也都连珠炮似得抛出“来势汹汹”的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中美分歧、养老金缺口……连总理都连称“尖锐”。相比于前两年的“开场”都碰上答案相对成熟或比较中长期的问题来说,今年的总理记者会堪称“最尖锐”的一次。
而这“最尖锐”的背后,是当前形势的诸多严峻方面。面对复杂形势,也恰恰彰显大国总理的能力。当总理以有力却不失幽默的话语,胸有成竹地回应尖锐发问的时候,实际上还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值得关注的特大信号……
“守土有责”是针对什么形势的宣誓?
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提到了中国的股市、汇市等“难题”,这个问题也被总理称为“当头炮”。的确,从2015年年中持续至今的中国股市震荡给众多股民来了当头一炮:股指从五千多点急速跌到现在的不足三千点,并伴有多次“千股跌停”;证监会推出的熔断机制更是饱受争议。同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成为一些人唱衰中国经济的说辞:受到包括国际冲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2015年以来已经贬值约6%;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降息、降准等降低融资成本的举动也被看做是中国经济竞争力下降的表现,甚至被描述为量化宽松。此外,我国外汇储备持续下降,从最高时的近4万亿美元,下降到现在的3.2亿,使得投资者纷纷担心中国资本外流的情况是否会加剧。担忧中国经济竞争力下降、资本外流、人民币加速贬值的恐慌情绪蔓延,使得金融市场成为记者会绕不开的话题。
面对“当头炮”,总理强调了中国经济要避免“脱实向虚”之后,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提出要求“守土有责”,否则“拿你是问”。这话的分量,可真是重啊。实际上,“守土有责”、“拿你是问”的“警示”,透露出当前中国金融的确在面对多方面压力,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的攻击力量,以及国内存在的监管漏洞。甚至可以说,“守土有责”就是“战场用语”,中国金融要面对的,就是可能发生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不过,中国对此已有了充分准备。总理强调,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都大大高于安全标准,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经过压力测试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弹药”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当然要强调的就是人的职责了。这就是“守土有责”、“拿你是问”背后的深意。
形势严峻,但“弹药”充足
近来,中国金融市场风波不断,A股成为全球资本市场联动下跌的主要一员,人民币汇率也再度历经“811汇改”后的最大波动,“做空人民币”也一度成为全球市场焦点问题。
由金融市场持续波动引发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是李总理在记者会上所要面对的问题。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李总理作为当家人,坦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去产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下岗潮”的风险,同时部分地方养老金发放已出现困难,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美关系也面临诸多挑战,在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中,双方在市场准入、投资限制、公平待遇以及公平贸易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一个个困难“标靶”,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治国理政智慧。
虽然形势严峻,威胁很多,但是中国的“弹药”很充足。我们来盘点一下,针对不同的“标靶”,中国的“弹药库”里到底有哪些:
瞄准经济下行的“弹药”叫供给侧改革。确实,中国经济有下行压力;但是,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目前,还是有很多抑制供给的制度。通过供给侧改革,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改革红利,可以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力。
瞄准金融风险的“弹药”叫资本充足率。确实,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是在上升的;但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超过13%,高于国际标准,拨备覆盖率达到180%以上,高于150%的标准。企业债务率确实高,但是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也比较高,具备抵御能力。
去产能,会不会造成下岗潮?针对这个标靶,总理的“弹药”很实在:1000亿元转岗安置专项资金,确保去产能过程中“不丢老饭碗、拿上新饭碗”。
简政放权确实有阻力,总理的“弹药”就是壮士断腕,用简政的“痛”换群众的“爽”。
中美关系面临困难,确实带来挑战,但是有趣的是,“弹药”就来自美国商人。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从来都是双赢的,这一点,“美国的商人们心里最清楚”。经贸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要确保这颗石头压得稳,让中美关系不致翻船。
中俄关系被指“政热经冷”也是个老问题。李总理手中的“弹药”是油气上下游一体化合作——也就是说,油价便宜了,就去上游投资。不知道明年这个时候能否回答中俄合作出现转折性向好的问题?
总之,形势确实严峻,威胁确实很多,但李克强总理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中国的“弹药”充足,针对性强,能够应对这些威胁。
为什么总理的语言仍很轻松?
尽管面对的提问,都是“真刀真枪”,但总理回答却是时妙语连珠、“亮点”不断,不少尖锐沉重的话题在轻松幽默之中一一化解。当路透社记者将金融市场问题作为“当头炮”时,克强总理提出要要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当新华社记者问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克强总理用诗意的语言答道,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这给世界带来的会是一股暖风。
当中国新闻社记者问及部分地方出现养老金发放困难时,克强总理用一个“安民告示”明确表态,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
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提及美国总统大选一些候选人的关切,克强总理提到,现在美国正在举行大选,“很热闹,吸引眼球”。
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记者问及政务公开时,克强总理答道,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人们不是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吗?现在是云计算的时代,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巧妙表达了权力清单上网、权力运行上网等政务公开的具体做法,同时也对权力的运行使用提出了告诫,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
为什么总理面对“最尖锐”的记者会,依然语言轻松、神态放松呢?总理的轻松,一方面是因为本身主管相关事务,扎实地推动了相关工作,在会见前做了充分的功课,对相关问题和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如指掌,是总理的看家本领。相关数据信手拈来,对于尖锐问题不回避不躲闪,轻松冷静应对,所谓“胸中有成竹”,给严肃的记者会带来了一股暖风。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的“底盘稳”、“基础牢”。他在记者会上说,“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凭空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推动相关改革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释放人民群众无穷的创造力;在我们选择推进结构性改革这一更为艰难但可持续的路时,在世界经济6年来增速最低的去年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目标,还有大量的政策储备。这些足够成为总理“笑对”中外“无冕之王”的“资本”。
作者:贾晋京 编辑:袁晶瑜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