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季度开局良好 外贸持续回稳空间何在
今年一季度,我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5.7个、6.1个和5.2个百分点,出口占全国份额提高了0.4个百分点。在全国外贸前十位的省市中,我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位居第二位、第三位、第二位。
山东外贸开局良好,但今后持续回稳,空间何在?
4月27日,在济南召开的全省外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显示,我省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并不稳固,外贸发展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要尽快落到实处,以开拓外贸增长新空间。
我省将持续优化外贸环境,激发外贸企业活力。今年一季度,我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比去年同期新增6006家,出口210.3亿元,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1.2个百分点;新增利用自贸协定的出口企业同比增长158%,我省中韩自贸协定框架下出口货值达到12.26亿美元,居全国首位;对近10万批货物实施了一体化通关模式,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切实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将企业从韩国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试点从青岛扩展到全省,共有28家企业从韩国银行办理人民币借款28.6亿元。
培育更多外贸新业态,以引领外贸动力转换。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培育外贸主体、提升出口增量方面作用明显。一季度,全省21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36.2亿元,增长1.9倍,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9个百分点,接近贡献了全省出口增速(1.9%)的一半。一季度,跨境电商出口102亿元,增长27%;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新政实施,我省将全面推进保税进口等业务,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今后将发挥地缘优势,
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韩国商品跨境电商进口高地”。与此同时,我省正在借鉴浙江经验,积极争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借鉴广东经验,探索发展“旅游购物”模式。
加快推进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东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一直偏低,2015年仅占40%,低于全国57.6%的平均水平,是制约出口规模的关键瓶颈。一季度,全省机电产品出口下降4.9%,降幅大于全国4.2%的平均水平,也大于江苏、浙江等省的降幅。今后,我省将立足产业基础,推动成套设备出口,补上机电产品出口这个短板。要促进加工贸易在梯度转移中创新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地建设,去年认定了枣庄、临沂、德州、聊城、菏泽五个加工贸易承接地,今年正在推进第二批培育认定工作。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新空间。一季度,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523亿元,增长8.9%,占全省的27.3%。在“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我省将建设山东产品展销中心、商贸物流园区。自贸区市场,约占全省出口的30%左右。我国已签署并实施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区,这些自贸区将是我省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领域。
我省将建立健全外贸工作督导激励机制,对各市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各市出口份额变动情况进行定期通报。二季度,省政府将组织开展外贸稳增长专项督导,对工作突出的给予鼓励,对工作不力的要进行约谈。据悉,我省已将出口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17市,从一季度数据看,各市之间差异明显:青岛、烟台、日照、东营、临沂、滨州、泰安等7市出口下降,要奋起直追,二季度确保由负转正;淄博、聊城、潍坊、威海等4市出口个位数增长,要深入挖潜,寻找新的增长点;德州、枣庄、济宁、莱芜、菏泽、济南等6市要再接再厉,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