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重要突破

27.02.2016  10:29

  目前,全省科技工作实现快速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省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了重要突破: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已于2015年10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形成了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潜基地、“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科学号”海洋综合考察船等重大海洋科学基础设施集聚的新格局,初步构建起了“透明海洋”观测预测系统,海洋科研取得了一批重要基础研究成果、突破了一批海洋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带动我省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海洋科技新高地。

  据悉,自2013年12月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试点建设以来,山东省和青岛市已累计投入13亿元完成了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15万平方米的实验室建设,启动了海洋动力、海洋生态等8个功能实验室和高性能科学计算、海洋科考船等10个大型科研平台和海上试验场建设;按照“去行政化”、“科研自主”的理念,成立了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主任委员会,建立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科研创新的实验室组织构架和运行机制;以国家实验室为中心的全球海洋协同创新网络不断扩大,除驻青科研单位外,已有天津大学、中船重工等入驻,与英国、俄罗斯等国海洋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去年底,按照“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的创新模式创建的黄三角农高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继杨凌农高区之后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将在农业知识产权改革、土地金融、农业科技金融等方面探索政策和体制创新,为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改革实验和现代农业发展勇担先锋。

  目前,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中科院生物技术中试基地、中国农科院综合试验基地等10多个重要科研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农业科技金融摸索创新,搭建了15家金融、科技、产业融合的高端服务业平台,参股成立了5支农业科技投资基金,成立了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等投融资机构,实现信贷和社会融资10.9亿元,推动一批高技术产业项目落地。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建设为契机,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云”服务下的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级农高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改革实验和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3%,比“十一五”末提高0.51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7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2.51%,比“十一五”末提高6.4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件,比“十一五”末增加3.7件;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2.03万项,成交金额326.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1倍。根据科技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报告,我省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在全国第六位。

  此外,全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36家和17家,均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20家。由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组成的创新平台网络,已成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策源地。

        编辑:邹淑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