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起环境违法案被环保部“总结”(图)
分别为博兴窑坑积存废水网络舆情案和莱芜市莱城区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案
博兴县动用大型机械对废弃窑坑进行整治 记者王新超摄
12日,环保部公布了5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山东省的有2起,分别为滨州市博兴县某窑坑积存废水网络舆情案和莱芜市莱城区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案,都曾引起较大的影响和关注。以后遇到类似案件该如何应对?环保部将这两起案件中得到的启示进行了总结。 记者王新超
案件一
滨州市博兴县某窑坑积存废水网络舆情案
今年3 月31 日凌晨,凤凰、新浪等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山东:20 亩耕地被挖出30 米深大坑灌满工业废水”的报道。山东省环保厅于3 月31 日8时成立独立调查组,当日中午到达现场开展工作。
据了解,舆情反映的窑厂土坑位于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张侯村北约1 公里处,地处滨州博兴、东营广饶、淄博临淄三市县区交界处,形成于上世纪80 年代,该土坑作为村集体取土场沿用至今。
省环保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根据以上特征污染物和现场勘查判断,土坑废水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土坑西侧原"土小"炼油企业被取缔前倾倒生产废水,被取缔后油罐因长期腐蚀造成残液外溢进入土坑; 二是电镀、彩钢瓦表面胶等周边小企业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三是垃圾产生的渗滤液。”
该地区农田灌溉全部使用160 米以上的深井水,省环保厅执法人员分别对土坑周边3 个农业灌溉井水质进行了取样监测,结果显示:窑厂土坑周边的地下水尚未受到土坑内废水的影响。
目前,废水已经全部处理完毕。博兴县店子镇、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深入排查,已依法对窑坑周边8 家“土小”和家庭作坊式企业进行了集中清理取缔。同时,依法查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4 起,案件涉及5 名犯罪嫌疑人,已刑事拘留3 人,网上追逃2 人。此外,滨州市依据环保督政责任追究要求,对博兴县县长进行了约谈,对分管副县长、县环保局分管副局长书面诫勉; 对博兴县店子镇党委书记、镇长、镇政府专职信访助理员分别予以免职。
案件启示:
要及时公开信息,确保公众知情“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
环保部将这一案件得到的启示进行了总结,以供全国分享。再遇到这类环境违法案件,该如何应对?
其中提到,“该案件既是网络媒体纷纷报道的舆情案件,又是省政府和环保部高度关注的重大案件,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立即由主要领导组织业务骨干第一时间赴现场进行查处,作为环保部门要指导协调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配合当地政府立即采取相应工作措施。”
同时还要深入调查,保障农田土壤和地下水安全。此外,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和汇总上报也很重要。据悉,舆情发生当日,省环保厅迅速发声,积极应对媒体,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跟踪关注舆情动态。现场执法人员快速开展调查,次日即上报初期查处情况,也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工作进展情况。“在认真督促当地落实整改的前提下,将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违法企业处罚情况和相关人员处分情况向社会全面公开,确保公众知情权,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
案件二
莱芜市莱城区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案
今年3月31日早6:00,华泰矿业发现“-180 东大巷”内有异味气体涌出,现场发现有不明液体和泡沫流出,流出的液体呈深黑色,腐蚀性强、有强烈刺激气味。废液溢存于长470 米、宽2 米的巷道里,深约30 厘米,总量约400 方。
经监测,废液PH 值为0.64,废液中含有57 种有机物,其它污染物32 种,铜、铁、锰、锌、硫酸盐严重超标,废气中含有苯、乙醚、丙酮等易燃易爆成分。经认定,酸性废液事故系不法人员倾倒所致,造成华泰矿业停工停产,影响巨大。
事故发生后,莱芜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事故处置,并于4 月11日处置完毕,井下恢复正常,华泰矿业恢复正常生产。
案件交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截止到5月16 日,该案件已成功侦破,抓获犯罪嫌疑人10 人(均已刑事拘留),另有1 人已上网追逃。
案件启示:
要明确各部门在事故中的责任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要进一步完善应急体制机制。“理顺各部门职责,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突发应急事故中的责任,明确到各部门、各负责人,将责任压实压牢,避免出现关系不清、职责不明、推诿扯皮的现象。”
还要建立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处置联动机制。“加大涉嫌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从严从重处罚,增强不法分子的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