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举办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成效观察

18.08.2015  19:54

  作为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的一部分,日前,山东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此次培训主要有草柳编、剪纸两个项目,培训班的近200位学员主要来自县、乡、村等基层地区从事相关行业的传承人。培训期间,学员们通过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实用设计、鉴赏、应用技艺和衍生品开发等课程,探索草柳编、剪纸艺术当前的生存状态及发展之路。

  一场精彩的民俗手工艺展

  “一不吹一不拉,没有好货不拿查。”(“拿查”是山东日照方言,意为卖)8月7日上午,山东省文化馆一楼东展厅,谢春芳创作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吸引了大量观众。这样的情景只是山东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成果展的一角,当天,近一个月的培训结束。参加草柳编、剪纸培训的学员们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艺知识制作了数百件工艺品,不少作品让非遗专家眼前一亮。

  谢春芳来自日照市莒县陵阳镇,主业务农,农闲时节剪纸,在当地小有名气。“以前只是照着老样子剪,剪得多了也会根据身边的东西进行样式创新,但都赶不上今天这件作品。”谢春芳告诉记者,培训期间,课堂老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学员们还去创意公司、美术馆、设计院等地考察,“确实长了见识”。

  创新,是山东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成果展的关键词。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培训,大部分学员在成果展中交出了一份让人惊喜的答卷。

  以《十二生肖》为例,谢春芳耗时两天剪出来的这件剪纸作品,材料用的是粗布。“先用纸剪出样子,再铺在布上印染。”谢春芳说,之所以有这个创意,源于培训教师的指点,“材质上应该多创新”。

  创作剪纸长卷《枣乡风情》的聊城市茌平县中学教师董月琴说:“家乡的剪纸风格偏粗犷,胶东地区的剪纸较为细腻。应该仔细研究二者风格的不同,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剪纸内容。”

  在草柳编展示区,学员们也纷纷开动脑筋,从材质、样式上对传统草柳编制品作出了改变。“以前的柳编筐好用,但当地缺乏材质,用纸条代替行不行?”“藤条能编织大的储物盒,能否编小的汽车挂件?”通过相互碰撞,一批草柳编创意制品被制作出来。

  一次旨在拾遗补缺的培训

  采访中记者发现,通过不断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培训班学员们慢慢意识到现代的工艺美术作品已经不单单是陈列品,而是被当代人认可的文化生活用品。这也是山东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举办的目的所在。

  早在培训开始之初,文化部相关负责人对培训班的意义就作出如下表述:“培训班试点旨在补非遗传承人群文化修养之缺、美术基础之缺、设计意识之缺、市场意识之缺。”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培训班通过委托高校对非遗传承人群大面积培训,能够提高传承人群的学习能力、传承水平,进而提高传统工艺品的品质,扩大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市场份额,促进传统工艺品更加广泛地走进现代大众生活,并带动就业。

  培训班“补缺”的目的是否达到?在对部分学员的采访中,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临沭县多年从事柳编制品制作的民间艺人解印权,此前因不了解相关美术技艺而犯愁。“草柳编技艺也需要绘画技术,这次培训我学到了一些。”解印权说,今后他将注重品牌意识的提升,通过注册商标来保护产品的知识产权。

  在剪纸班学习的王立群告诉记者:“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古典神话故事,对剪纸创作很有帮助。”王立群认为,剪纸发展的出路在于“现代设计走进传统技艺,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他表示,参加培训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创作要跟上时代步伐。

  一个惠及师生的交流机会

  到济南参加培训班之前,谢春芳对剪纸的认识仍停留在“家传手艺”的层面。上世纪80年代至今,剪纸唯一能给谢春芳带来利润的便是给别人制作“拉花”(结婚时装饰房间所用的纸质、塑料饰品),一套手工剪纸“拉花”能卖50多元。但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机器生产的塑料“拉花”占领市场大部分份额,买谢春芳手工“拉花”的人越来越少。但剪纸并没有从民间消失。2014年11月,在朋友的劝说下,谢春芳在莒县县城租了一个门脸儿,专门销售手工剪纸工艺品。但大部分时间,思维保守的谢春芳还是选择在家务农。“别人需要我的作品,就给我打电话,什么样的作品我都能剪。”

  在济南培训期间,通过与授课老师及非遗专家的交谈,谢春芳慢慢转变了思路。谢春芳说,培训教师的指点让她茅塞顿开,她计划回去后好好经营自己的剪纸生意,创新剪纸样式,再写一部关于剪纸技艺的书籍。

  从山东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受益的不只是传承人,很多授课教师、专家也为培训班点赞。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文化遗产系副教授崔云伟直言:“这是师生相互提高的过程。”

  “针对剪纸艺术、草柳编艺术的出路问题,学员们纷纷献计献策,也提出了诸多富有启示性的意见。”崔云伟说,“我们要在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建设中,有意识地将这些来自民间的俗文化引入高校课程,让这些民间艺术在与高校学院派、雅文化的相互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