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面完成“乡村文明行动”一五目标 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35362个
中国山东网6月20日讯 (记者 杜典) 20日,记者从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1年以来,山东省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全面完成了“乡村文明行动”第一个五年工作目标,创建了35362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全省村镇总数的47%。在乡村文明行动推进过程中,山东省还打造了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四德”工程、文化惠民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使乡村的文明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
目前,山东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已实现镇村全覆盖,顺利通过国家10部委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成为首批通过全国验收、实现全覆盖的省份之一;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9万余个,3000多万人上榜,实现了行政村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农村妇女668万人次,乡村文明风尚日益浓厚;建成农村红白理事会8.6万余个,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移风易俗两个试点省份之一。
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助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自2014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以来,山东各级财政投入了142亿元,用于完善环卫保洁、垃圾处理体系,并集中人力和大型机械设备,开展乡村垃圾清理攻坚战,先后清理垃圾6000余万吨。
山东还对率先通过环卫一体化验收的30个县(市、区)进行奖励,对工作后进的50个县(市、区)负责同志进行培训,并且每年进行两次电话调查,通报各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对排名靠后、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2015年7月,山东各县(市、区)顺利通过省级审核验收,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镇村全覆盖。
与此同时,山东还着力推动农村厕所改造,目前已完成厕所改造1000多万户,占总户数的67%,并将在2018年实现农村家庭“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此外,山东在村庄整治的基础上开展了铁路、公路、河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推动城乡环境面貌的整体改善,农村群众对村庄环境治理满意度达到95%。
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 严控“四德”工程
为改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乡风民风,2017年4月份,山东提出了“三个延伸”的新工作目标:在继续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基础上,着力提升婚丧仪式办理水平,强化仪式感,丰富文化内涵;在继续抓好抵制低俗陋习基础上,重点解决高额彩礼问题;在继续治理殡葬市场乱象基础上,落实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公益墓地建设。
据悉,目前全省已有14个市的基本殡葬服务费由政府承担,年补贴资金2.3亿元,覆盖全省80%的人口,并且还新建改建5718处公墓。下一步,山东将在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全覆盖基础上,推动红白理事会培训全覆盖。
对此,山东省文明办、民政厅举办了移风易俗工作师资培训班,对220多名市级培训师进行专题辅导,为全省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全覆盖奠定师资基础,目前,山东各市、县(区)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工作已相继展开,粗略统计,累计培训人员达3.5万人。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和生活品质,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向纵深拓展,山东省文明办、省妇联围绕居室净化美化、家庭伦理道德、亲子教育、文体娱乐、身心保健等方面,向农村家庭特别是农村妇女大力开展了“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并在农村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目前,全省已建善行义举四德榜9万多个,3000多万人上榜,实现了行政村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全省每年选树村级以上典型10万多名、县级以上1万多名,“中国好人榜”入选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形成了影响广泛深远的好人文化。
以“百镇千村”活动为抓手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据悉,近五年,山东每年投入省级财政7亿多元,并带动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25亿多元,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工程。
目前,全省92 %的村建有文体小广场,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达到94.8%;省级以上乡村学校少年宫达1790个,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了2公里或15分钟等形式的文化服务圈。
近年来,山东以“百镇千村”活动为抓手,建设了100个文化特色示范镇、10894个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这些示范镇、示范村成为了集中反映乡村文明行动成果的示范点。
此外,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对基层文艺团体、文艺者的扶持培训,山东还发展了20万人的群众文化辅导团队、5600家庄户剧团、30余万支业余文体队伍、45万名业余文体工作者;并实施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命名并保护了7个传统文化乡镇、171个传统文化村落(街区)、66个传统民居,56个乡村博物馆(传习所),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
作者:杜典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温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