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双证”能否杜绝“农残”韭菜

29.10.2017  20:47

    自11月1日起,我省韭菜产品将实现产地准出(农产品合格证)与市场准入(销售凭证)的“无缝”衔接,不仅能实现韭菜产品的溯源,还能倒逼种植环节合理使用农药。

    从探索、试点到正式推出“双证”制度,我省农业与食药监等相关部门经过了多年摸索。“双证”管理能否彻底封杀毒韭菜?日前,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韭菜就怕买到农药超标的

    “我们的韭菜一斤10元钱。”10月26日下午,刚刚在济南市区参加完农产品订货会的章丘区柏家韭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柏东华告诉记者,“合作社已经跟省内外几家大型超市、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我们的韭菜随产随卖。

    这家合作社有108户社员,目前种植了500多亩韭菜。柏东华表示,合作社2011年刚成立时,仅仅种了10多亩韭菜,大家都喜欢吃韭菜,但又害怕“农残”,怎么才能让家家户户吃上安全的韭菜?

    必须解决农残问题。

    柏东华向记者展示了两份宣传页:合作社初期承诺柏家韭菜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化肥以及其他化学剂,现在的承诺是柏家韭菜“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是可以生吃的放心韭菜。

    他说:“由于韭菜的连茬栽培,使得韭蛆危害逐年加重,许多农户加大化学农药的用量和用药次数,就会导致韭菜农残超标。从去年开始,我们引进昆虫病原线虫制剂防治韭蛆,一亩地投入跟农药差不多,目前已经在300多亩韭菜地里推广。

    说起来,韭菜是市民非常喜爱的蔬菜,但也是令人担忧的蔬菜。在省博物馆一家地下超市购物的王先生坦言:“韭菜就怕买到农药超标的。

    全国各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韭菜农残超标也时有出现。济南市2017年第6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有47批次韭菜和韭菜制作的水饺产品被抽检,45批次合格,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各有一批次韭菜检出农残超标。

    省食药监局食品监管二处处长王蕊表示,“我们农业的现状是,上游种植规模较小、从业者数量较多,而且以传统的农耕方式居多,部分种植户质量意识还不够高,跟消费者的诉求还有一定差距。

     不规范早晚出乱子

    在柏家韭菜专业合作社,记者发现108家种植户都有自己的标准化生产田间档案:柏东荣家6月使用农药灭幼脲,东玖9月初使用有机肥……

    记者调查发现,我省许多韭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已经开始在自己的产品上张贴二维码,有的有相关的种植者信息,还有的有田间管理信息。

    但是,这与食用农产品(韭菜)合格证还有不同。柏东华认为:“二维码代表的是我们合作社的身份,而合格证代表的是权威和品质保证,没有这个合格证,韭菜就走不出地头。我们开出了合格证,出了问题就能找到我们。

    王蕊表示:“前期,韭菜产品有一个产地合格证,或者购销凭证,或者经过快检合格,就可以作为入市条件。但现在的合格证,不再局限于韭菜产品产自哪一个县市区,而是要知道具体的种植者。大家都不出具合格证的时候,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方,大家都可以不负责任,只能让这个市场越来越混乱。有了合格证,种植者的主体就非常明确了。

    王蕊说,农产品安全监管,如果单纯依靠检验,成本是非常高的,在目前条件下也很难实现。如果开具合格证成为一种习惯,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就会规范用药,实行标准化生产,就会能保证农产品合格。

    柏东华说:“韭菜市场早就应该规范了,不规范早晚出乱子。韭菜产业、合作社都规范了,不仅能推动我们种出好韭菜,而且能够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逐步实现定向种植,提高农户的收入。过去,社员一年一亩地收入1.2万元,现在能到3万元。

    “‘双证’提高了韭菜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王蕊说,“从产品来说,合格证可以跟着产品走。从销售主体来说,可以通过销售凭证,实现两两相通的销售主体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