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图书馆运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3月8日上午,山东省济南市的刘俊芝老人在济南大明湖景区先是与票友们唱了一会儿京剧,不到9点便匆忙来到景区内的山东省图书馆大明湖国学分馆占座。“老早就看到通知了,今天是2015年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艺术体验日的首场,山东省杂技团要来这里表演节目。”刘俊芝说。这个小场景是山东各地图书馆近年来创新服务方式的缩影:民众到图书馆只是看书、自习的景象正逐渐远去,日趋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陆续出现。
新技术应用注入活水
很长时间以来,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去图书馆是菏泽市民王玉环的愿望。2014年8月26日,她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当日,投资近3亿元、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菏泽市图书馆交付使用。最令王玉环惊讶的是图书馆的“先进设备”,比如,减少排队时间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方便查阅的读者自助服务体系以及安装了绿色软件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现代图书馆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的特征,给菏泽市图书馆带来了“开门红”——新馆试运行仅半年,菏泽市图书馆累计办理读者证超2.5万张,借阅图书50万册,日均人流量超3000人。
与王玉环有类似感受的还有潍坊市民张建生。这位在建筑公司上班的“文学迷”,最大的爱好是去图书馆借阅文学书籍,但受限于上班时间,张建生经常碰到还书时图书馆已下班的窘境。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文献借阅需求,延长开放时间,潍坊市图书馆的24小时自助借阅室今年2月正式开放。凡是图书馆的持证读者,只需将读者证放在门口的读卡器上进行身份验证,成功后自助电磁门开启,即可进入自助借阅室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读者可以像操作银行自助取款机一样,借还图书不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潍坊市图书馆馆长郑晓光说。
“新的时代要求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如果服务方式不创新,再气派的图书馆也会因此褪色。”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冯庆东说,今年山东省图书馆还将探索新的数字文化服务方式,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的既有网络体系,综合省内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打造集图书借阅、文化产品展示交流、群众评价和需求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暂定名为“网上文化大集”。
文化传承阐发展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焦点。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图书馆怎样将自身业务职能发挥与传统文化弘扬相结合?山东选择了“回头看”。
书院是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孔孟之乡在宋代即有了尼山书院,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2014年5月,山东《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印发,提出要在不新建设施前提下在全省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现代图书馆藏书、借书的功能强大,也有教育传播的功能,但不是很明确。特别是各地图书馆硬件设施改善后,发挥其作用还需有一个载体。”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说,文化与精神基因可以复制,在图书馆建书院,实现刊藏典籍、礼乐教化、教书育人等功能的有机统一,利于在研究创新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到今年1月,山东境内的公共图书馆已建成尼山书院67个,省级投入扶持资金400万元,开展活动近1300场次,服务群众超过17万人次。
“文化传承阐发展示工程”是山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工程一大重点是对古籍与传统经典的整理、研究、阐发,作为文化重镇的图书馆由此承担了大量工作。冯庆东告诉记者,今年山东各地图书馆将加强文献典籍尤其是齐鲁典籍的开发整理和出版利用工作,加快《海源阁珍本丛刊》、《山东省图书馆善本书目》的整理出版。同时,进一步推动民国文献、革命历史文献的保护工作,完成《山东革命历史文献书目提要》、《胶济铁路文献汇编》等出版项目。
公共文化惠民无死角
任何服务内容、形式的创新最终均要落实到“服务民众”4个字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山东各地图书馆的文化惠民效应日益放大。
对于威海市公安边防支队刘公岛边防派出所副所长胡菲来说,2014年岛上最大的喜事是“文化生活更丰富了”。对于远离海岸的刘公岛上的军民而言,文化娱乐生活匮乏曾长期困扰着他们,但情况在2014年有了变化。“以前看不到当天的报纸,现在上岗前翻阅电子读报机就能看了。”胡菲说。2014年8月,威海市公安边防支队联合威海市图书馆在岛上设立了海疆边防书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体机、平板电脑、阅报机一应俱全,极大地丰富了民众文化生活。
2014年10月,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这是我国首个面向视障人群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应用系统。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一站、一网、一库”的运行服务模式,通过与山东省残联、省盲协建立起紧密有效的协作机制,将面向盲人的数字文化服务延伸到盲人身边。
拥有60余年历史的济南市图书馆近年来精心组织阅读推广等20余项活动,仅2014年一年的活动参与人数就超过35万人次。如今,该馆的“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已举办了4届,是目前济南市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民众读书活动平台。
“创新服务方式给山东各地图书馆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距离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仍有差距。”冯庆东说,最近他们正在调研运作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业务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参与图书馆管理,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
(原文标题:《山东:图书馆里不仅有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