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建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新常态下旅游业如何转型
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的第一年,山东旅游正加速探索全面转型的科学路径。
新常态对旅游而言意味着什么?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王兴斌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大环境、大政策为旅游业持续、强劲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基础和环境,但利好有个逐步释放过程;同时,国民经济减速、消化产能过剩、外贸增长滞缓等因素叠加,在一定时段内还可能会波及旅游经济。
“2015是改革关键年。”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在3月10日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我省将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等实现旅游产业的创新再造,使旅游成为引领新常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牛鼻子”。
旅游发展结束“单打独斗”
近年来,围绕扩内需、传承创新齐鲁优秀历史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山东旅游策划、创办了“山东人游山东”、“好客山东贺年会”、生态旅游景区创建等活动,效果明显。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强调,综合性也决定了发展大旅游必须融合发展,今年全省旅游综合改革的重点就是推动全省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参照国务院模式,山东省政府已正式成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将于近期召开首次会议,办公室就设在省旅游局。按照要求,省旅游局将协调农业、建设、宣传、广电、发改、财政、工商、公安等部门,推进资源整合,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监管机制,优化消费环境。重点市、县(市、区)成立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旅游委员会也将获得支持。
产业创新强化智力支撑
山东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陈国忠接受采访时指出,回顾我省三十多年的旅游发展经验,起步靠资源,发展靠资本,提升转型则靠创新。随着山东省旅游产业运行监测管理服务平台和山东旅游智库相继上线运行,我省将更加强调以“互联网思维”下的智力支撑加速产业创新。
在过去,旅游营销凭感觉、凭经验、缺乏数据分析的问题突出,忽视了游客的差异性需求。据省旅游局副局长周晓明透露,大数据监测平台已汇集三大渠道、近六十类数据,以此为基础,今年我省将对重点客源市场游客及潜在客源搜索行为、人群特征、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出游时间与旅游信息获取渠道选择等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同时,根据市场热点,开发更多以特色专项产品、季节性产品为代表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和线路。一季度,我省将出台《山东省旅游产品创新奖奖励办法》,吸引社会智力开展经典文化旅游项目创新。
购物是旅游消费中弹性最大、最有潜力的项目,当前我省旅游购物占全省旅游总消费的比重为23%,与全国30%左右的平均水平尚有差距。分析显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样的小商品成了千百个景区的“共同特产”,让游客提不起购买欲望。张明池表示,为化解这一问题,今年我省将积极引导海尔、青啤、九阳等知名品牌企业进入旅游商品研发和生产领域,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商品品牌,首先解决游客“没得买”的问题。
服务升级引入“游客思维”
3月2日至8日,省旅游局组织考察组对15个申报环城游憩带的城市进行了检查和验收。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季将在会上表示,排名前六位的临沂、济南、烟台、泰安、威海、枣庄在规模连片发展、丰富休闲业态等方面呈现出诸多亮点。据介绍,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占据我省旅游收入20%的新增长极,打造环城游憩带这一整合城乡旅游资源的休闲游憩空间,既是为了顺应旅游消费更趋向体验型、娱乐性和个性化的“新常态”,也是乡村旅游以升级服务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
当前,景区尤其是高A级景区(景点)仍是旅游目的地吸引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缺乏竞争力、升级滞后的景区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会上给出的数据显示,我省A级旅游景区和4A级景区总数均居全国第一,但全国景区综合收入前十名我省无一上榜。
“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记者从张明池那里了解到,我省将在鼓励支持各地申报、创建A级景区的前提下,控制A级景区数量增长幅度,强化退出机制,全面提升景区软硬件设施条件和管理服务水平。针对关乎游客最基本需求的旅游厕所,我省将实行厕所不达标,A级景区、旅游目的地城市、度假区、生态示范区等评定“一票否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