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服务贸易占比突破15%
服务贸易是衡量一国一地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从生产制造到货物贸易,再向服务贸易,目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加速调整转化。综合相关部门最新数据,1—10月份,全省服务进出口总额2356.8亿元,同比增长16.9%,服务进出口占外贸(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比重为15.9%,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对外文化贸易走在了全国前列,保持了63.9%的增速。
记者梳理发现,无论从结构优化还是从新动能集聚上看,服务贸易的高增长都表现抢眼,在一些领域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建筑和运输服务发达,今年旅游、建筑、运输服务等三大传统业务合计实现进出口1982.3亿元,占全省总额的84.1%,对全省服务贸易的支撑作用显著。
新兴服务增长较快。体育文化和娱乐、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新兴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75.7%、24.5%、19.4%。服务外包、技术贸易和文化贸易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服务外包在前几年连续倍增的基础上,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合同额达到406.3亿元。登记技术出口合同金额133.8亿元,增长3.1倍。文化产品进出口实现381.3亿元,同比增长63.9%,6家企业和4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文化贸易走在全国前列。
主体队伍发展壮大。目前,全省服务外包登记注册企业达到3000多家,浪潮集团跻身中国服务外包十大领军企业,青岛优创、济南讯和、山东旅科、NEC等4家企业入选国家服务外包成长型百强企业。文化产品出口企业达到3330家,467家企业年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32家企业年出口额过千万美元。我省服务贸易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明显提升,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俄罗斯“北极星号”和“北极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承保工作,技术服务费高达1.5亿美元。
国际市场不断拓宽。通过京交会、香港山东周、山东之夜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和重大经贸活动的强力宣传推介,我省服务贸易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渠道不断拓展。截至目前,与亚洲、欧美和俄罗斯等主要经济体建立了深层次服务贸易合作关系。1—10月份,对亚洲市场出口687.8亿元人民币,占全省的59.9%,同比增长18.6%。
重点城市优势突出。济南、青岛、烟台等地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韩自贸区等重大机遇,立足实际,重点突破,实现了率先发展。1—10月份,青岛、济南、烟台、威海、潍坊等服务进出口及服务外包分别占全省的80.9%和97.6%。19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离岸执行额150亿元人民币,占全省的53.6%,“双核多点、特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威海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成效显著,以世界500强日本软银进驻威海为标志彰显代表了全省服务贸易的新高度。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顾春太分析认为:“近年来我省服务贸易保持高速增长,营造这种持续昂扬态势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山东产业结构的转型力量,借助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和跨境电子商务等全新业态与商业模式迅猛扩身。只是,相对货物贸易而言,我省服务贸易还处在提质增效阶段,并且还存在结构性失衡。”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前三季度,全省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5.2%,比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低2.8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我省服务贸易规模在全国处在第六位,这与我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2015年我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只占上海的23%、广东的23.4%、北京的23.7%、江苏的57%、浙江的77.6%。
此外,全省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安装及劳务承包等传统服务贸易,而计算机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贸易仅占15%。服务贸易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领军企业的问题也很突出,至今我省还未培育出一家万人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服务贸易发展联席会上获悉,我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方案》已原则通过,方案提出在济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等5市开展为期3年试点,试点城市将承担探索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扩大服务业双向开放力度、培育服务贸易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举措8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