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莱芜区:“好人+能人”的用人之道
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那么,组织振兴则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农村干部队伍又是组织振兴的灵魂和统领。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在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上不断创新方式、探索路径,且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村干部。莱芜区委书记、莱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云生考虑深远,鲜明提出“好人加能人,才是当家人”。秉持这一原则,莱芜区加大带头人调整力度,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优选计划”,通过党委任命、机关下派、公开遴选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
去年5月,莱芜区委组织部的一则公开遴选村党组织书记的公告,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先后收到了近150人的报名申请。
在今年的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莱芜区继续坚持“好人+能人”的用人之道。好人加能人,才能治好村。新人进“两委”,同样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莱芜区委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张悦勇说,较之上届,本次换届有过半数的村党支部书记换了人选,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年轻人回村任职,村“两委”干部的平均年龄从52.2岁下降到45.28岁,高中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从53.13%上升到70.5%,多数村“两委”班子实现高质量“换血”,开始散发出勃勃生机。
“智囊团”使出锦囊妙计,众专员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搭台,村级运作,选聘村级发展顾问,是莱芜区的一项创新之举。
“这是一个宝贵的人才资源平台。每个村都有在外发展的‘能人’,如何让这些能人心念家乡、甘于为家乡发展把脉、为乡村振兴献计?我们创新出台的《关于建立村级发展顾问制度的实施意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名堂、不造盆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好乡情牌,组建智囊团,为莱芜区乡村振兴回引信息、提供智力。”张悦勇说。
一个个村级“智囊团”应运而生,据统计,莱芜区共选聘村级发展顾问1331名。在外能人的聪明才智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得以最大化地发挥,形成了“盘活一批能人、带动一片百姓、搞活一方经济”的人才效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批乡村振兴工作专员的加入及融入,同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取之不竭的动力和生机。
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专员选聘计划,精准安排岗位,鼓励依法依规担任村干部,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这是该项举措的初衷。工作中,莱芜区强化激励保障,考核结果与报酬待遇挂钩。近年来,莱芜区共选聘乡村振兴工作专员657多名,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130名因工作突出被选进了村“两委”班子。
常“充电”增强治村本领,筑防线扎牢制度笼子
随着莱芜区各村(社区)“两委”选举的顺利结束,目前,各街镇正抓紧组织新“两委”成员的集中培训。理论授课、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立竿见影。
通过培训,给村干部“充电”,已成为提高村级干部治村本领的一条捷径,也成为一种常态。
按单下菜,各取所需。莱芜区将农村干部培训纳入党校培训主体班次,每年列支120万元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区级示范培训、街镇分类轮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强化培训的频率和效果。
订单化培训针对性更强。根据农村工作特点,建立以优秀支部书记、党校老师、党务干部、专家学者等为主体的师资库,精心设计党性教育、政策解读、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等板块课程,采取“村干部点单+镇党委下单+区委接单”的模式,进行精准培训。
经常化培训实效性更强。围绕“三资”管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和精准扶贫、扫黑除恶等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采取专题授课、示范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区委每月培训一次村党组织书记,街镇隔月培训一次其他“两委”干部,为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把脉定向、加油充电。
“好人+能人”,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基于此,莱芜区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筑牢防线,扎紧制度笼子,一个个制度,一条条红线,让投机者无机可乘,让平庸者“下课”腾位。
严管厚爱,既不让投机者钻空子,更要让实干者有位子。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区划调整以来,莱芜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树立实干导向,真正达到了让实干者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的目标。
“好人加能人,才是当家人,按照这一选人用人标准,通过一系列措施,我们逐步建立起了数量充足、结构优良、素质较高的农村干部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选优培强、严管厚爱,念好‘备、选、育、管’四字经,打造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农村带头人队伍,以优秀的带头人队伍作支撑、以坚强的党组织引领作保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莱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炳基说。如今,经过“两委”换届的洗礼,莱芜区的乡村振兴在新任“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已经扬帆起航……(柳尧杰 刘青)(完)
[ 编辑:张建波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