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籍南下干部盼落叶归根
新春走基层.山东人 家乡情:南下干部的家国情怀
新春走基层.山东人 家乡情:南下干部的家国情怀
春节是团圆思乡的日子。不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生在山东,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辞别故土去建设他乡,他们被称为“南下干部”。6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耄耋老人。这个春节,新春走基层记者带您一起倾听南下干部的家国情怀。
在福建省宁德干休所,每到春节,来自山东的南下干部都要聚一聚,回忆往事,唱起激昂的歌曲。当年,他们就是唱着这些歌儿,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1949年,随着新中国解放,中共中央决定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抽调5万多名干部随军南下,接管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21岁的纪振忠,告别亲人,离开山东老家,随部队向南挺进。
山东籍南下干部纪振忠今年87岁,他说:“当时湿热多雨还有鼠疫,渴了喝一口稻田里的水,条件确实很艰苦。”
当时,很少有人清楚,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山东籍南下干部燕子彬介绍,“当时说安心、生根、开花,安心就是安心工作,后来媳妇也接来了,生了孩子了。”
“留下”是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65年来,数以万计的山东南下干部,就像一棵种子,无怨无悔地把自己播撒在了第二故乡的热土上。
纪振忠说,“作为一个革命者,应该是四海为家,只要革命需要,我们都应该服从组织的调配,我们来福建没有任何的怨言,在福建待了这么多年,也基本把福建当做老家了”
和81岁的王华秋老人围坐在一起的,都是王华秋资助的孩子,但大家都叫他“阿爸”。王华秋先后资助了700多个家境困难的孩子,他的家也被大家称为“阿爸之家”.
王华秋资助的学生李银花说,“一个家、一个老爸的那种感觉。”
王华秋说,“地道的月光族,15号发工资,15到25号是富农,25号到下个月的5号是中农,5到14号是贫农。”
不仅如此,王华秋还提前写下遗嘱,他要把自己的遗体也捐给闽东大地。南下干部奉献了青春、献终身,奉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却始终难忘故土。
纪振忠老人说,“喜欢吃面食的,馒头啊包子啊,我自己和面发面自己蒸,我都会的,我们还是保持着北方人的生活习惯”
山东籍南下干部张玉德告诉记者,“已经身在这个地方了吧,身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是故乡了,但是那个乡是永远忘不了的”
山东籍南下干部任启俊说,“不管怎么说,还是想家,我的坟墓要做到山东,我到去世以后,我还是要交代孩子把我送回去,叶落归根。”
在福州,“山东南下干部纪念碑”矗立在松山翠柏间,激情洋溢的《南下赋》记录着南下干部一生的戎马生涯。在泰山脚下,山东省政府修建了“老战士纪念广场”,南下干部的名字被镌刻在这里。老人们说,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两个故乡,而乡愁就像一把尺子,丈量出的,正是他们的家国情怀。
原标题【 山东籍南下干部盼落叶归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