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2014年全市卫生计生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
2014年,滕州市将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出生信息直报、育龄妇女管理系统应用、人口信息共享四项信息化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发力,切实以信息化带动卫生计生工作全面转型升级,收到积极成效。
一是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试点铺开。 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以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居民电子健康卡为依托,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于一体,在方便群众就医的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本着“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选取市妇幼保健院、工人医院和级索镇卫生院作为一期试点单位,开展居民健康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并加强信息人员培训,为今年二期工程全面铺开做好准备。预计总投入3000 万元,建成后将覆盖市、镇、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使广大群众一卡在手,全面享受优质高效的卫生计生服务。
二是出生信息直报制度有效落实。 全省出生信息直报是准确掌握出生人口信息、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有效手段。根据去年12月5日省卫计委建立和实行出生信息直报制度会议要求,立即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发《关于建立和实行住院分娩个案登记直报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步骤、责任追究制度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对市中心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7家助产机构系统网络进行铺设和测试,并加强信息录入人员培训。今年1月1日,按照要求将第一条住院分娩个案信息网络直报至省卫计委,目前工作有序开展,共直报出生信息1300余条。该制度的建立将对准确判断人口形势,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特别是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违法生育瞒报漏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是育龄妇女管理系统应用强化。 人口底数清是准确监测人口、合理配置妇幼健康资源的基础。结合群众集中入户、集中开具出生医学证明的实际,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制发《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信息核查工作实施方案》,自去年6月28日全面启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信息核查工作。以“数字实事求是、工作扎扎实实”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公安落户、《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住院分娩等共享信息,采取部门采集、办事采集和上门采集形式,加强对育龄人口婚孕育情况的采集,并实事求是地对育龄妇女管理系统进行了纠错补报。截至目前,共核查育龄妇女33.67万人,清理补漏育龄妇女4248人,大大提升了育龄妇女管理系统数据质量。
四是人口信息共享不断深化。 部门人口信息共享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重要基础。卫计机构合并后,制发《关于加强系统内计划生育基础信息管理的实施意见》,在各医疗单位设立计生信息管理科,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明确各家医疗单位职责,对系统内各项人口信息的统筹管理和应用进行全面加强。由妇幼保健院负责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信息;由具备签发资质的中心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负责《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信息;由具备开展相应服务项目资质的医院负责孕产妇健康管理、住院分娩、新生儿健康筛查和计划生育手术信息;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预防接种信息。各医疗单位各司其责,定期发送、汇总、比对信息,确保了信息的一致性和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