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两岸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分论坛举办

29.06.2015  11:19

  中国台湾网6月29日贵州讯 6月27日下午,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主办、贵州省台办承办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新常态新机遇:两岸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分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海协会原会长、国台办原主任陈云林,三三会会长、海基会原董事长江丙坤,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晓凯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论坛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主持,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陈龙吉、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台湾工研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张斐章、南开大学教授孙宁华、财团法人中卫发展中心董事长佘日新分别作演讲。此次论坛在2014年天和公益基金会与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协议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两岸企业、院校、非政府组织等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并就两岸绿色产业合作现况,两岸绿色产业合作障碍,两岸绿色产业合作前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有国台办有关领导、贵州省领导、台湾嘉宾、大陆嘉宾、省台办领导、在黔台商等120人参加。

  刘晓凯部长代表贵州省委向陈云林、江丙坤先生和远道而来的台湾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朱光磊校长和来自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的教授、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刘晓凯部长指出,“新常态、新机遇,两岸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主题论坛,是对2014年主题论坛的深化和拓展,相信通过生态文明论坛这个交流平台,探讨全球绿色产业最新成果,把握发展趋势,寻找两岸合作新机遇,不仅为贵州发展提供借鉴,更能不断建立完善两岸企业、院校、非政府组织等各界交流与合作新机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希望两岸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为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云林指出,台湾一直提倡低碳、节能、环保,关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问题,努力在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低碳城市建设等方面加强实践,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贵州地理和自然条件同台湾相似,产业结构与台湾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台湾在现代山地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累的先进理念和有效做法,值得贵州借鉴。同时,贵州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探索与实践,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贵州发展与生态并重的理念与台湾注重发展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理念不谋而合,希望台湾企业界的朋友们,借此机会,对贵州多作考察了解,找到合作发展商机。

  江丙坤指出,两岸应继续加速形成与环境生态保护有关的协议,以此作为一个平台,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应将绿色产业合作作为一个重点,由民间组织来推动,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优势与作用。另外,两岸成立了经济合作委员会,应该将绿色产业作为重要研究课题,选择一些重点项目试验合作。相信两岸历久弥新,不论是环保还是生态,还是新能源,都希望借由今天的论坛找到新的合作方向,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不断强化两岸绿能产业合作,以创建永续发展的新纪元。

  朱光磊指出,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又把绿色产业的发展定义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大力推动大陆经济加速向绿色化转型。两岸都高度重视绿色产业的发展,各具优势,合作前景广阔,今年的论坛是两岸经贸合作中更高层次的交流和探讨。相信这对创新两岸产业合作理论、增进两岸产业合作实践,推进两岸绿色产业发展转型和升级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真诚希望各位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广泛交流,深入探讨,为推动两岸生态文明建设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夯实基础,凝聚共识,进而为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论坛上,与会嘉宾做了精彩发言:

  陈龙吉认为,气候变迁是现阶段全球共同面对的最严峻的国际环保课题,经数十年来的努力,台湾已掌握环境问题所在,解决策略体系也建立,且有具体行动和措施。两岸在导入绿色科技应用时,应兼顾绿色产业发展、带动绿色就业、培养环保专业人才,兼顾能源、经济与环境、人文社会平衡发展。应发挥两岸绿能产业互补优势,大陆重工业基础搭配台湾中小企业创新与灵活经营管理模式,制定两岸绿能产业共通标准,透过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并结合两岸标准技术,引领国际标准发展。建议两岸各自选址,规划绿色产业多元展示应用园区或试点示范工程,提供两岸绿能产品、技术展现应用实绩的国际展示平台,共同努力迈向两岸环保合作新时代。

  曹小衡认为,两岸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意义重大,绿色能源革命成功将是解决世界众多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耗能大、资源少的问题,新能源开发已迫在眉睫。在开发新能源问题上,两岸合作具有互补优势,大陆有市场、资金、平台,而台湾有技术、有经验。两岸新能源合作是深化两岸经济的一条新路,具有强大和长远的需求,两岸新能源合作的基本特点决定了两岸新能源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杜紫宸认为,产业环保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而非阻力。要脱离“命令与管制”模式,朝向“污染者负责且付费”的合理与公平方向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脱钩”。因国际环保趋势与压力的全环境管理发展条件,环境管理、清洁生产、环保信息与检测、绿色设计、节能减碳新兴环保服务业具有巨大商机。

  张斐章认为:水是“绿色基础设施”的共同点,农业、工业及城镇化之间的水资源战争日趋激烈,到2050年,人类对土地和水的需求将增加一倍,全球人口的40%以上将严重缺水。必须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即构建多元化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及节水、循环用水体系。通过节约用水、有效管理、弹性调度、多元开放的策略,开源节流,统筹水资源的使用。“希望在山、关键在水”。

  孙宁华认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不仅有利于碳市场交易价格稳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控制温室气体的减排也起到基础性作用。同时,保持政策的可预期性对于建立成熟有效的碳市场至关重要。衍生品市场也能带动更多的资金投入碳减排产业,活跃碳交易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完善我国的碳减排机制。建议出台详细的碳排放测算方法、检测办法和惩罚机制等对应的法律法规,只有完善了与碳市场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碳市场的运行才有章可循,碳交易才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佘日新认为:从广东省揭阳市中小企业抱团模式的成功经验来看,一种是垂直式抱团模式,一种是水平式抱团模式。抱团不仅仅存在于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有很多都是结合着大企业的供应链,甚至在国际运筹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促使供应链效能上升,促使绿色GDP提升方面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产结合三产,或者二产结合三产,这些抱团两岸一定有可合作的地方。另外,地方治理绝对不是单边可以完成的,它是在一个区域当中共同努力完成的。两岸应改变交易关系,迈向伙伴关系,签订长期供料合约,共同实现生产同步、管理同步、经营同步的目标。

  最后,主持人梁琪宣读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新常态新机遇:两岸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分论坛倡议书》。(中国台湾网贵州省台办通讯员 刘颖)

  原标题【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两岸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分论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