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推荐申报2015年度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2015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厅拟推荐省果茶技术指导站完成的《山东省百万亩苹果郁闭园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登记号2015Y0010)、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完成的《山东棉花优势区域演变规律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与应用》(成果登记号9372015Y1093)等2个项目申报2015年度省科技进步奖评审。现将项目的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4月22日至4月28日)。如有异议,请向省农业厅科技处反映。
联系电话:0531-67866137
附件:
1. 山东省百万亩苹果郁闭园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 山东棉花优势区域演变规律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与应用
2015年4月22日
附件1:
一、项目名称:山东省百万亩苹果郁闭园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申报奖种: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完成单位为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烟台市牟平区果品公司 烟台清田果疏有限公司。本项目针对苹果生产上广泛存在的因果园郁闭导致的光照、通风条件恶化、田间作业困难以及由此引发的果园生态环境变劣、病虫害高发、果品质量下降、省力化栽培技术难以推广应用、生产成本增加等突出问题,开展了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苹果郁闭园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四、应用情况:通过六年实施,1.建立了苹果郁闭园评价指标体系;2.总结提出了苹果郁闭园优化改造的目标参数;3.研究提出了以缩冠改形和计划性间伐为主的郁闭园改造方法, 制定实施了山东省地方标准——《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规程》;4.对改造以后果园的沃土养根、肥水高效利用、精准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制定实施了《果园生草技术规程》、《苹果园肥水管理技术规程》、《苹果育果袋使用技术规程》、《苹果疏花疏果技术规程》等4个山东省地方标准。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为适应现代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项目实施期间,在山东18个重点县建立高标准郁闭园改造示范园3.2万亩,辐射推广182.1万亩,累计实现节本增效100.6亿元;山西、河北、辽宁等苹果生产老区运用此项技术,6年累计改造苹果郁闭园120多万亩,果品质量大幅提高,果园管理用工及肥料农药有明显减少,累计节本增效82多亿元。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一)地方标准
1、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规程
2、果园生草技术规程
3、苹果疏花疏果技术规程
4、苹果园肥水管理技术规程
5、苹果育果袋使用技术规程
(二)论文
1、我国苹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临沂地区苹果园优质高产树体结构参数调查
3、泰沂山区优质高产苹果园树体和群体结构参数的研究
4、盛果期红富士苹果适宜负载量的研究
5、密闭苹果园树体优化改造对树体结构及产量品质的效应
6、苹果密闭园不同间伐方式对光照、光合和生长结果的影响
7、山东省苹果园果实品质指标、叶片营养与土壤营养相关分析8、山东省苹果园的土壤肥力及培肥措施
9、苹果密闭园改造技术
10、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及效果评估
七、项目完成人对项目的贡献、获奖情况
1、王志刚,推广研究员,省果茶技术推广站,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本项目贡献:论文1篇、制订地方标准4项。
2、于国合,推广研究员,省果茶技术推广站,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项。本项目贡献:论文1篇、制订地方标准5项。
3、王金政,研究员,省果树研究所,获省科技进步一、三等奖2项。本项目贡献:论文9篇、制订地方标准2项。
4、薛晓敏,助理研究员,省果树研究所,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本项目贡献:论文8篇、制订地方标准2项。
5、赵瑞雪,高级农艺师,省果茶技术推广站,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本项目贡献:制订地方标准2项。
6、路超,助理研究员,省果树研究所,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本项目贡献:论文9篇、制订地方标准1项。
7、王贵平,助理研究员,省果树研究所。本项目贡献:论文1篇、制订地方标准1项。
8、李明丽,助理农艺师,省果茶技术推广站。本项目贡献:制订地方标准3项。
9、连翠春,农艺师,荣成市果茶站。本项目贡献:制订地方标准1项。
10、安国宁,高级农艺师,省果树研究所。本项目贡献:论文4篇。
11、李玉胜,农艺师,省果茶技术推广站。本项目贡献:制订地方标准1项。
12、聂佩显,助理研究员,省果树研究所。本项目贡献:论文1篇。
八、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作为本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试验设计及项目总结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对项目技术创新的贡献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完成了全省苹果生产结构普查。2.研究提出了以缩冠改型和计划性间伐为主的郁闭园改造方法,制定发布实施了《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规程》。3. 对改造以后果园的沃土养根、肥水高效利用、精准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形成了《果园生草技术规程》、《苹果园肥水管理技术规程》、《苹果套袋技术规程》、《苹果疏花疏果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组织全省17地市开展苹果郁闭园改造和品质提升工程,6年累计改造182.1万亩,累计实现节本增效100.6亿元。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作为本项目的第二完成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对项目技术创新的贡献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主持完成山东省苹果郁闭园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提出了苹果郁闭园形成的机制、生产特征和评判指标体系;主持完成胶东半岛、泰沂山区苹果园优质高效树体结构及生产参数研究,提出苹果郁闭园改造目标树形、结构参数及改造技术措施;提出了合理间伐、缩冠改形和结果枝组培养与搭配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创建了郁闭园优化改造的高效技术体系。2、系统研究了苹果郁闭园改造配套技术,协助省果茶站制定《苹果疏花疏果技术规程》和《苹果育果袋技术规程》2个地方标准;3、参加苹果郁闭园改造关键和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在《中国农业科学》、《山东农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本。
烟台市牟平区果品公司作为本项目的第三完成单位,负责高标准示范园建立和提质增效配套技术的应用,通过项目实施,企业直接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烟台清田果疏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的第四完成单位,负责郁闭园改造的技术集成和提质增效配套技术的应用,通过项目实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九、推荐专家
束怀瑞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玉金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附件2:
一、项目名称:山东棉花优势区域演变规律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与应用
二、申报奖种: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完成单位为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本项目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山东棉花区域布局变化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山东省棉花优势区域演变规律,提出了重点发展三大优势棉区的布局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三大棉区种植密度不合理、早拔棉柴、棉花吐絮率低、棉花早衰、盐碱地成苗难,发苗晚等技术瓶颈,创新了系列关键栽培技术,研制出相关专利产品,集成建立了三大优势棉区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应用情况:通过实施,1、创新了5项主推技术:抗虫棉超高产栽培技术,抗虫棉防早衰丰产栽培技术,棉花轻简化生产关键技术,棉田套作高效种植技术,套作棉花晚拔柴配套丰产栽培技术,被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确定为主推技术,并在全省42个主产植棉县市区进行了大规模推广;2、研制出2个专利产品(1)黄淮海地区作物专用复配缓控释氮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12 1 0012766.2;(2)一种控释锌肥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 1 0292694.1;3、制(修)订了14项棉花地方标准;5、建立了山东棉花高产栽培模式。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山东棉花竞争力,促进了山东棉花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我国棉花栽培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资源利用,缓解了粮棉增地矛盾。该项研究单项关键技术和三大棉区棉花栽培技术体系自2009年起在全省9个主要产棉市42个县市区累计推广面积2334万亩,亩增产皮棉9.7公斤,增产棉籽14.4公斤,亩节本增效285元,该项目已获得经济效益458630.4万元。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一)发明专利
1、黄淮海地区作物专用复配缓控释氮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12 1 0012766.2;
2、一种控释锌肥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 1 0292694.1
(二)地方标准
1、棉花生产技术术语——DB 37/T 151—2010;
2、棉花种植区划 ——DB 37/T 152—2010;
3、棉花产量结构 ——DB 37/T 154—2010;
4、棉花长势 ——DB 37/T 155—2010;
5、棉花播种质量 ——DB 37/T 156—2010;
6、棉花施肥技术规程——DB 37/T 157—2010;
7、棉花灌溉技术规程——DB 37/T 158—2010;
8、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 37/T 159—2010;
9、春套棉花栽培技术规程——DB 37/T 160—2010;
10、短季棉栽培技术规程——DB 37/T 161—2010;
11、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DB 37/T 162—2010;
12、棉花营养钵育苗栽培技术规程——DB 37/T 163—2010;
13、棉田使用缩节安(助壮素)技术规程——DB 37/T 164—2010;
棉花摘拾技术规程——DB 37/T 151—2010。
(三)论文
1、山东棉花生产布局及各棉区高产栽培途径
2、山东省棉花区域发展研究与规划
3、山东棉花早衰原因及预防对策
4、密度与整枝对抗虫杂交棉产量分布的影响
5、施钾方式对棉花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6、施钾量和施钾时期对棉花产量及不同部位棉铃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7、山东棉花生产“十一五”顾及“十二五”发展对策建议
8、蒜棉、麦棉套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9、鲁西南蒜套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
10、山东棉田间套作模式及高效种植技术研究
七、项目完成人对项目的贡献、获奖情况
1、赵洪亮,推广研究员,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1项。本项目贡献:论文 5 篇、制订地方标准4项。
2、于谦林,推广研究员,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获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本项目贡献:论文4篇、制订地方标准1项。
3、李曰鹏,农艺师,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本项目贡献:附件2个公司专利
4、罗振,助理研究员,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本项目贡献:论文1 篇。
5、孙玮琪,高级农艺师,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获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1项。本项目贡献:论文3篇,制订地方标准1项。
6、徐勤青,农艺师,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本项目贡献:论文1篇。
7、孙学振,教授,山东农业大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本项目贡献:论文2篇。
8、张少红,农艺师,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
9、徐向阳,农经师,菏泽市经济作物站。本项目贡献:制订地方标准1项。
10、王琰,农经师,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
11、张振兴,高级农艺师,德州市棉花技术生产技术指导站。获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1项。
12、牛娜,农艺师,滨州市种子管理站。
八、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作为项目主持单位,负责本项目的总体设计、资料分析、技术研究、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主要贡献:一是基于对原有5大棉区生态条件、生产条件、演变规律的全面分析研究,提出了三大棉区的概念和发展构想,揭示了三大棉区的演变规律。二是通过对三大棉区生态条件、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等分析研究,本着做大做强棉花优势产区的原则,提出了着力发展三大优势产棉区的布局方案。其研究成果被纳入山东省 “十二五”优质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棉花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成为指导生产发展的重要依据。三是在系统分析三大优势棉区的产量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用工多、效益低、盐碱地产量低、沙薄地早衰、蒜套棉晚熟等突出问题,创新了抗虫棉防早衰栽培、抗虫棉超高产、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杂交棉轻简育苗移栽、蒜套棉适时拔柴、复配缓控释氮肥、锌肥高效施用等系列关键技术,集成建立了三个优势产棉区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四是主持制(修)订了14项棉花综合标准,研制了5项主推技术,发表论文20余篇,编书1部。五是2009年以来课题成果在农业部高产创建活动和省财政支农项目中大规模推广应用,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2707.37万亩,增加经济效益554365万元。
2、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项目棉花专用复配控释氮肥产业化生产和产品应用效应研究。研制出2项专利产品:A、黄淮海地区作物专用复配缓控释氮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12 1 0012766.2;B、一种控释锌肥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 1 0292694.1;两种专利产品与等养分肥料相比,产量增长10%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不仅减少了化肥的用量,一次性施肥有效降低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具有增产、省力、省工、环保等特点,显著提升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项目承担单位借助已有缓控释肥生产设备,在中试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主要工艺技术参数,实现了棉花专用复配控释氮肥的产业化生产,两种专利产品近3年销售10万吨,新增利税8997万元。
3、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是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援助下成立的棉花专业研究单位,隶属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栽培生理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重点学科,依托建有农业部棉花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棉花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在本项目中主要参与了创新点二中抗虫棉防早衰栽培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三中黄河三角洲棉区播种保苗和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建立。在防早衰栽培技术研究过程中将熟相概念率先引入棉花栽培,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抗虫杂交棉库源比例和熟相的影响;建立了新型的实验系统,深入揭示了棉花熟相形成的机制,阐明了棉花异常熟相的成因及其机理,完成的“抗虫棉生理性早衰的控制技术及其机理研究”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利用表达谱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棉花衰老相关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找到了1000多个衰老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从分子角度揭示了棉花早衰的机理。在中黄河三角洲棉区播种保苗和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针对成苗难的问题研究了预覆膜保墒、创建膜下温室和短季棉适时晚播等保苗、成苗技术;针对棉花田间管理繁琐、用功过多的问题研究了精量播种避免疏苗、定苗,减少工序;充分利用棉花自身调节能力简化管理,改多次整枝为一次粗整枝;采用控施肥减少施肥次数,使盐碱地棉花管理轻便简洁,为黄河三角洲棉区播种保苗和轻简化栽培技术的集成建立做了重要贡献。
九、推荐专家
喻树迅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
曲辉英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二级推广研究员
毛树春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二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