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领导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就2018年第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答记者问
关兆泉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省政府定于2018年4月19日(星期四)上午9:00举行新闻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和省发改委、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通报2018年第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魏长民: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魏华祥先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关兆泉先生,省统计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陆万明先生,介绍我省第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现在请魏华祥副秘书长介绍相关情况。
魏华祥: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发展基本平稳、开局良好,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有变的特点。
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9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0.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381.1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9899.4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构成调整为3.3:44.3:52.4,服务业比重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8.1个百分点,服务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基本平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7.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进出口总值4290.6亿元,增长1.9%,其中进口下降0.8%,出口增长4.4%。
虽然部分指标增幅有所回落,但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的内部结构更趋优化,运行质量持续向好。
一是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企业利润实现快速增长,1-2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2.0%,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企业成本降低,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6.9元,同比降低0.4元。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9.0亿元,同口径增长8.8%。其中,税收收入1286.5 亿元,同口径增长14.3%;占比为74.4%,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规模扩大,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3239.6亿元,增长7.7%;新增本外币贷款2246.8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为82.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省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4亿元,同比增长60%;资产总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17%。
二是投入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季度,服务业投资增长19.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56.7%,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零”增长,增速已连续8个月回落。薄弱领域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34.0%,济青高铁、潍日高速、青岛新机场、济南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
三是消费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40.0亿元,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8.2%。网络消费增势强劲,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增长49.8%,增速同比加快36.0个百分点;对限上零售额贡献率达17.8%,同比提高14.0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700亿元,同比增长14%。
四是外贸质量进一步提升。 新兴服务贸易拉动作用增强,一季度,金融服务进出口增长37.2%,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离岸在岸执行额分别增长38.9%和12.2%。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5.2亿元,增长2倍;市场采购出口11.8亿元,增长9.3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际投资增长31.7%。
二、稳中有进,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三大攻坚战推进有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明显,省市县上下联动、政监金企四方协调配合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市场化处置手段不断强化,分类处置措施较好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治安秩序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精准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累计安排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1亿元,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21.6亿元,产业扶贫项目储备库入库项目3.3万个;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顺利实施,42个外迁安置社区已有41个主体工程全面开工,28个新建村台已开工18个,其中2个淤筑完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季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2%,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4.6%、11%、39.5%和9.1%,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5天;“水十条”国控考核断面优良率达到50.6%,较去年四季度上升3.6个百分点。
二是改革举措落实有力。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开展了“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和环境保护税税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地方金融改革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员工持股试点有序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失信联合惩戒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交易额2308.7亿元。青岛获准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港口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
三是社会民生保障有力。 一季度,全省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文化体育传媒、农林水支出分别增长27.4%、20.5%、20.5%、31.0%和15.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28.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26.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7%,同比降低0.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38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6元,增长7.9%。“全面改薄”累计完成投资484.5亿元,校舍竣工率99%以上。积极推动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棚户区改造进度加快,一季度已开工25.6万套,基本建成15万套,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30.3%和63.4%。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31.2万人和7290.7万人。
三、进中有变,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展开,“四新”促“四化”步伐明显加快,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和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都出现了积极变化。
一方面,在存量加快变革上,主要表现在:
一是供给质量持续提高。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钢集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一步工程全面投产,高端化工和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4%。实体经济降成本和去杠杆成效显著,累计实现“营改增”减税60.7亿元;1-2月,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3.2%,比去年全年降低0.7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287.0亿元,增长11.0%,增速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058.4万平方米,增长1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16.9万平方米,增长9.2%。3月末商品房、住宅待售面积分别下降26.9%和34.5%,商品房去库存效果持续巩固。
二是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5个百分点。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7.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和器材等制造业分别增长11.6%、7.1%和7.7%。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3%,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形势持续好转。 一季度,市场需求仍处于扩张期,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分别上涨3.9%和3.8%,出厂价格涨幅连续2个月高于购进价格。先行指标保持较快增势,货运量增长9.5%,外贸港口吞吐量增长7.8%。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上扬,一季度为126.8,比去年四季度提高1.4点,其中,民营企业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至119.4,比去年四季度提高4.1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积极,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6.0,企业景气指数为127.0,分别比去年四季度提高6.7和7.9点,运行于较为景气区间。
另一方面,在增量加速崛起上,主要表现在:
一是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提速。 新型化、智能化、自动化装备和高端信息电子产品成为新增长点,一季度新产品生产加速,工业机器人、服务器、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1倍、65.1%和1.6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旅游等产值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 智慧物流、城市电商、新零售等新兴服务业态加快壮大,预计快递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三是农业“新六产”发展提速。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小麦播种面积5791.5万亩,比上年增加23.7万亩。农业三次产业加速融合,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600家。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试点合作社达到408家,累计互助业务金额1.45亿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改厕任务完成率累计达到93%和85%。
总的看,全省市场供求有效改善,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制约发展因素正在悄然变化,影响发展的新矛盾开始凸显。
下一步,要坚持把“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作为根本遵循,切实抓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一统领,推动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建设两大战略尽快突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做好抓当前与谋长远、稳增长与转动能、抓落实与求创新、转作风与提效能“四个结合”的文章,不断巩固经济平稳向好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推动稳增长扩内需。 强化经济运行调节,聚焦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强化投资支撑,进一步放开铁路、机场、港口、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电信、通讯等行业进入限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济青高铁、青连铁路建设进度,力争鲁南高铁菏泽至曲阜段、郑济高铁山东段、京九高铁山东段、济南至莱芜、滨州至东营等高铁项目尽早开工。强化消费市场培育,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和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加快新兴消费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销售。强化营商环境优化,以更大力度抓好省级行政权力下放或委托,加快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打破“信息孤岛”,继续推出一批“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
二要推动促改革扩开放。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强力推进粗钢、生铁、煤炭行业去产能,落实好降低用能、物流、社保、税费成本等政策。着力抓好重点改革举措落地,持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稳妥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改革试点。着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设立省级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指导相关龙头企业牵头设立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创新联盟。着力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探索符合新模式、新业态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加快培育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承办好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着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合理利用贸易救济反制措施,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多元化市场,努力把影响降到最低。
三要推动调结构促转型。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布局一批通用性或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搭建高层次创新创业载体,加快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加快“四新”促“四化”,积极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好“互联网+”三年行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与十强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分行业、分批次谋划推进重大技改项目,抓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支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渤海粮仓”科技实验示范片区建设。
四要推动惠民生增福祉。 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和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加大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进度,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抓好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和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魏长民: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新华社记者:
一季度我省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请分析一下原因并介绍下一步山东经济走势?
陆万明:
一季度我省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因素是主因,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融资环境趋紧,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等。主观因素也起了较大作用,这是我们加快动能转换、压减低端落后产能、加大加严环保约束的结果。同时,去年全年走势前高后低、同期基数较高也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发展走向趋势,深刻认识到我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快集聚,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始展现。
展望二季度和全年,我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具有较多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进入二季度,相关企业综合治理达标后陆续复工复产,生产能力得到逐步恢复,将对工业生产形成较强拉动。二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储备了900个项目,其中年度110个省重点项目陆续上马,前期已开工的项目也将加快建设进度,投资增长仍有较强支撑。三是当前企业家信心较足,对发展预期比较乐观;市场需求逐步改善,3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5%,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我省部分先行指标向好,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增速,均比去年四季度、去年全年有所提高。四是通过加大环保约束“倒逼”,淘汰了一大批过剩的“两高”行业企业,留下的是效益更高、发展空间更大的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五是去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50万户,今年一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27.2万户,累计达到822.1万户,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促进作用。六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已经成为行动自觉,全省上下主动求转求变的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全省人民的信心和斗志,将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总的判断,我省二季度经济运行将好于一季度,下半年形势将好于上半年,全年有望呈现“平缓开局、稳步回升”的走势。
中国经济导报:
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0%,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如何评价当前服务业的这种发展态势?
陆万明:
今年以来,全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主导地位更稳。 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9899.4亿元,增长8.5%,增速比GDP、第二产业分别高1.8和3.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4%,比第二产业高8.1个百分点,“三二一”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7%,成为推动全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主引擎。正是服务业的平稳增长,全省经济运行才能保持在合理区间,使我们有了谋发展、促改革的定力。
二是内部结构更优。 制定实施《山东省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4-2020)》、《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服务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一季度,全省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02.7亿元,同比增长119.3%,快递业务总量4.2亿件,增长47.5%。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5%、26.9%和29.9%,分别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11.9、17.3和20.3个百分点。
三是发展后劲更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示范效应好的服务业大项目加快落地,服务业成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主阵地。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分别高于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增速21.6和25.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6.7%,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
四是企业效益更好。 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服务业企业轻装上阵、活力迸发。1-2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8.7%,比全国高14.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营业利润率为12.5%,比全国高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发展信心更强。一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宏观经济预期指数达到67.5%,创2016年以来新高。
五是转调作用更强。 服务业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加快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服务业发展对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助推作用愈加明显。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我省“互联网+”指数列全国第5位,仅次于广东、江苏、浙江和北京,增速超过80%。科研创新壮大科技发展新动能、加快动能转换,研究和实验发展营业收入增长24.8%。
记者:
从刚才发布的数据看,消费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速,我想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消费市场有哪些新的变化?
魏华祥:
今年以来,全省消费品市场运行保持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居民消费呈现出从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的新特征,消费引领作用凸显。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2%,较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
一是居民消费品质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吃”的更加健康、绿色和环保。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肉禽蛋类零售额增长11.3%、水产品类增长9.2%、蔬菜类增长11.0%,同比分别加快5.4、1.5和7.1个百分点。“穿”的更加时尚美观。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零售额增长7.9%。“住”的更加舒适宽敞。全省居民人均居住支出同比增长10.0%,限额以上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8.2%。“行”的更加便捷。汽车消费升级加快,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增长7.6%,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
二是居民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 旅游度假成为消费热点,乡村游、生态游、红色游、休闲游备受追捧。一季度,全省旅游消费总额1706.5亿元,增长13.6%,其中,国内游客消费1585.5亿元,增长13.9%。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全省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45元,增长11.5%;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增长11.1%。
三是居民消费方式由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 “互联网+”带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98.7亿元,增长49.8%,比上年同期加快36.0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4.1%,对限额以上零售额贡献率为17.8%,同比分别提高2.0和14.0个百分点。
四是居民消费行为由从众模仿型向个性体验型转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行为发生明显变化,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健身器材、乐器、照相器材等娱乐用品日益普及,苹果、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热销。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8.5%和12.1%,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6.5和8.2个百分点。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省下一步在乡村振兴和经略海洋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关兆泉: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新时代山东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下一步,各级各部门将把“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作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加快海洋强省建设,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着力传承红色基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全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重点是要推动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建设两大战略尽快突破。
一是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尽快取得突破。 按照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要求,实施好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紧制定专项规划方案,形成“1+1+N”的规划政策体系,在全省选择10个县、100个乡镇、1000个村开展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做实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活化各类生产要素,汇集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深化农村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齐鲁乡村之星”工程和“雪亮工程”,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千亿斤粮食产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出台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召开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暨突破菏泽现场会。
二是在海洋强省建设上尽快取得突破。 印发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筹备召开动员大会。推动渤海湾港口集团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促进渤海湾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培育智慧海洋大数据共享、深海基地等创新平台,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序列,支持E级超级计算机、大洋钻探船等重大科学装置落地,加大可燃冰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稳步推进深远海油气、矿产和海上风能等资源利用。启动新一轮海洋牧场示范创建3年计划,高质量打造生态海洋牧场。制定加强围填海管控的意见,积极推行“湾长制”,出台实施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规划。
大众日报记者:
我省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有哪些具体进展?下一步有何工作打算?
关兆泉:
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政策,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作了许多基础性工作,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以综试区建设为抓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聚力,精准施策,确保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一年全面起势”。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 加快启动重大工程协调推进体系,推动各市设立工作机构,落实好人员和制度。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支持有关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建立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是抓好产业培育。 统筹推进十强产业专项规划编制,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十强产业协调推进和支撑保障体系,确定“10+3”工作专班省级领导、首席专家和产业联盟(协会)会长,制定十强产业智库和产业联盟(协会)管理办法。
三是加快项目推进。 完善重大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协调服务,对接用好600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优选400-500个示范项目开展银企对接,抓好110个年度省重点项目建设,适时组织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落地活动。再谋划一批“外电入鲁”新通道、石化产业布局等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接续有力的项目建设格局。扎实做好外交部蓝厅专项推介会各项筹备工作。
四是强化政策落实。 对方案和规划中明确的政策,加快制定配套措施,成熟一个下发一个。加强研究谋划、对上沟通衔接,再争取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落地实施。广泛开展政策宣讲解读,解决好基层和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及时、掌握不透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魏长民: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