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移民吃上“旅游饭”
10.11.2014 13:42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每天清晨5点,山东东平银山镇南堂子村的杜磊都会准时出湖打鱼。8点钟,他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打理业务,办公楼大门上挂着“南堂子村旅游开发公司”的牌子,如今他是公司总经理,一年收入17万元。
从渔民到老板,杜磊“双重身份”的背后,是南堂子村近年来的巨变。该村位于东平湖畔昆山脚下,人均半亩山坡地,家家靠打鱼为生,风险大、收入低。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全村旅游总收入达3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万元,一下子变成了富裕村。 东平是全国第二大水利移民县,有25万库区移民,主要分布在沿湖地区,世代靠打鱼为生,生活条件艰苦,是该县的主要贫困群体。“沿湖一带山水相依,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县委书记赵德健说:“旅游业是一项富民产业,群众是最大受益者。旅游扶贫是东平的现实选择。” 如何实现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齐头并进?东平把旅游扶贫纳入全县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统一规划、多方投入、强化培训、延伸产业、打造品牌,倾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带动库区贫困群众致富。 东平湖长年水面面积209平方公里,沿着170公里的环湖绿色大道行进,一边是湖光山色,一边是田园村落,美不胜收。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状况、特色、开发价值、景点内容等,东平县对乡村旅游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乡村文明行动”,扮靓村容村貌,为旅游发展提供好环境。 来到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的南堂子村,依山而上,满眼都是果树,千年古刹月岩寺、七星瀑布、祝家庄山寨等景点点缀其中,而山脚下的旅游码头,早已备好了游览船。 建设如此过硬的景区,钱从哪里来?市场化运作、多元化融资。“村里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土地用于景点建设和种植果树。收益一部分作为分红分给村民,一部分再投资建设,同时吸收外来资金入股。” 南堂子村支书郑灿宾说。 东平县积极整合资源,筹集资金,将旅游、移民、农业开发、文化发展等项目资金向乡村旅游倾斜,由原来不同部门洒“芝麻盐”,改为集中力量打拳头。同时争取上级支持,仅去年就争取省市的乡村旅游补贴3000万元。 东平县充分延伸旅游业的链条效应,引导镇村发展与旅游相关的餐饮服务、湖产品加工、纪念品加工等产业。同时开展旅游业方面的劳动力培训,包括渔业船员、景点导游、餐饮住宿等,接受培训人员达3700名。塘坊村农民张强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被评为山东省“五星级”农家乐,每年收入达20多万元。“县里组织我们参加了培训班,专门学习做农村旅游的标准和要求,改厨改厕还给补贴”,说起将来的发展,张强劲头很足。 截至目前,全县从事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近2万人,共发展“好客山东”星级农家乐、渔家乐65家。 眼下的东平,既有民俗文化度假村等乡村旅游的“十朵金花”,吸引着城里人来游览度假,又有油菜花节、湿地采摘节、国际龙舟赛、国际露营大会等节会,向中外游客展示着古老东平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库区移民吃上了“旅游饭”。该县已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山东省旅游强县,7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旅游强镇”。仅去年一年,贫困人口就减少了1.2万人。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10.11.2014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