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将建农业防灾专家联盟 推直通式气象服务
今年3月23日是第55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莱芜市气象局23日召开纪念世界气象日主题座谈会,莱芜市国土资源局、莱芜市农业局等28家单位代表参与了座谈会并发言,座谈会上对莱芜气象目前及未来两年内的工作目标进行了通报。
莱芜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在座谈会上提出,莱芜市将于2017年内基本建成具有莱芜特色、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气象监测、预报覆盖到镇,大范围气象灾害监测率达95%,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0%,精细化程度大幅提高,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0%,气象事业整体实力和气象服务能力力争居全省先进水平,力争到2017年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
完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
会议提出,莱芜将加快雪野狂山“气象防灾减灾及气象为农服务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基地内新建713天气雷达站1个;建设辐射、温室气体、雾霾、雷电观测站各1个;建设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站1个,生态和物候观测站1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试验站1个;配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完成交通气象站3个。以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为主体,到2017年底新建、改造区域站总数达到40台(套)。
提升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
开展各乡镇的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业务,建立台风、暴雨、大风、冰雹、雾霾等高分辨率的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业务。加强农村、林区及雷电多发区域的雷电灾害检测预警业务。完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立交通运输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综合业务系统。到2017年,1—3天短期预报时间分辨率达到6小时,空间分辨率达到镇级,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最高、最低温度预报平均误差在2℃以内,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提高在30分钟以上,预警率达90%以上。
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网络
建立市区两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建立健全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到2017年,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0%。强化气象为农服务。推进完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队伍,完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网络,加强农村预警“大喇叭”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面向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加强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做好小麦、玉米等粮食产量预报。组建全市农业防灾专家联盟。2017年,完成莱城区、钢城区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提高气象为农服务和农村防灾减灾水平。加强城市气象服务。强化主要街区、交通枢纽、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气象服务。开展城市内涝、大气污染、大雾、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做好重污染天气对公共卫生的影响评估。
加强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大力提升交通气象、城市气象、旅游气象、环境气象等专项服务能力,开拓新农村气象服务业务。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流程。到2017年,气象高影响行业的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