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 问孔子还当问晏子
月底又到孔子诞辰纪念日,9月1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启动“优秀传统文化网上行:孔子诞辰网络文化活动”,同步上线的专题页面很有意思:我有问题问孔子。
孔子他老人家故去2000多年了,怎么个问法?有趣。显然,我们不可能“起古人于地下而问之”,在作家的旷世奇想中才有此“可能”。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柳梦梅最后起杜丽娘于地下,棺材已经“钉头锈断”,里面的“人”却还“异香袭人,幽姿如故”。不过,在作家的浪漫主义想象中,饱含着让有情人成眷属的现实情怀。
“我有问题问孔子”,同样有这种意味。孔子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又是跨时代的。从当代人的体悟与困惑开始发问,再回到孔子与儒家那里找寻启发,无疑会激发对孔子、儒家乃至传统文化更多更深的关注、讨论。当然,讨论之前,对孔子要有基本了解,看看他留下了哪些发人深省的见解。不要径直拿现代的概念去刁难孔子,或者和孔子抬杠。
了解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最近有专家建议,让孩子每天至少花半个小时阅读中国传统经典,这真是长远之计。顺便说一句,诵读经典,成人不能置身事外,不能以“从娃娃抓起”为由,推说此事与己无关。
窃以为,“优秀传统文化网上行”可添个孪生兄弟,再来个“我有问题问晏子”。晏子是一个十分值得被唤回现实的历史人物。“问孔子”是问“成长、婚恋、教育、事业、社会责任”,问晏子则是问如何为官。从来讲到谏诤,人们想到的就是魏征、海瑞,早一点的有汲黯,其实晏子更是个中翘楚。《晏子春秋·内篇》中的50则故事,晏子进谏有好多逆耳之言,如“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不知齐景公当时怎么下得来台。今日从政者,不妨一问,晏子何来这种说话的勇气?
在生活作风上,晏子也值得一问。比如关于座驾。晏子是“乘弊车,驾驽马”,景公给他换成豪华版的“辂车乘马”,但他“三返不受”。他说,国家给自己的俸禄已经很多,穿得暖吃得饱,还有公车,已经很满足了;关键是,“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我得带头廉洁节俭。又比如关于老婆。晏子的老婆在景公眼里“老且恶”,明言自己“有女少且姣”,愿意许配给他,但晏子“再拜而辞”。你若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妻子现在是老了丑了,但也曾年轻貌美,那时她将一生托付给我,我现在岂能背叛当初的承诺?其他还有关于换房子、关于别赐饮食与厚禄等各种额外的物质待遇,晏子一概回绝。
诚如斯言:“二千多年过去了,读读《晏子春秋》,晏婴的形象依旧那么高大,古人对管理的期许依旧在今人的期许之中,不禁感叹人的惰性有多么顽固,人的长进有多么困难。”
问孔子也好,问晏子也罢,说到底还是要为今日人心“正衣冠”。弘扬传统文化不能泛泛而论,先要知道优秀因子究竟在哪里,都是些什么,我们才能重新擦亮传统,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找回自己的遗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