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四无粮仓”精神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弘扬“四无粮仓”精神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纪念我国“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
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任正晓
60年前,浙江余杭粮食职工率先创建了“四无粮仓”,开启了新中国粮食流通事业发展的新时代。值此“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之际,我们抚今追昔,温故知新,缅怀粮食工作前辈们艰苦创业的历程,传承和弘扬“四无粮仓”精神,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立足国内,以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占全球20%多的人口,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我国粮食供求由“极度短缺”逐步向“基本自给”转变的伟大进程中,全国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忠诚地履行了行业使命,一代代粮食人为保障军需民食、维护粮食安全不懈奋斗,作出了重要贡献。“四无粮仓”的创建和推广,是新中国粮食工作者艰苦创业最生动的写照,是新中国粮食工作发展史上最灿烂的篇章。
在纪念“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登门拜访和慰问了80多岁高龄的当年余杭“四无粮仓”创建者邢福河、汪柏铭两位粮食老前辈,并郑重授予他们“新中国‘四无粮仓’创建者优秀代表”光荣称号;组织各省区市粮食局长参观了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实地考察了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库的现代化粮仓;在“四无粮仓”发源地召开全国粮食系统纪念“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座谈会。我们举行这一系列重要活动,其目的就是要缅怀新中国第一代粮食人创建“四无粮仓”的艰辛业绩,弘扬粮食行业“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坚定全国粮食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信心和决心;就是要传承“四无粮仓”精神,激励粮食行业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神圣使命,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扎实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真正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上。
一、“四无粮仓”是新中国第一代粮食人的伟大创举,“四无粮仓”精神是激励一代代粮食人接续奋斗的行业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缺衣少食,百废待兴。当时全国只有60亿斤粮食仓容,且大部分是由祠堂、庙宇、民房改建的,仓储设施简陋,储藏技术落后,虫、霉、鼠、雀危害大,造成巨大的粮食损失损耗,严重危及新中国的粮食安全。以浙江省余杭县粮食干部职工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粮食人,1953年创造了“无虫粮仓”,1954年创建出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仓”。广东蚬岗粮库、河北玉田粮库、山西宁武县等地也为“四无粮仓”的改进和推广创造了宝贵经验。1955年粮食部正式向全国粮食系统推广“四无粮仓”的做法和经验。创建“四无粮仓”是新中国第一代粮食人的伟大创举,开启了我国粮食流通事业发展的新时代。60年来,浙江余杭的“四无粮仓”精神与河北玉田的“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精神一起,共同成为激励一代代粮食人接续奋斗的行业精神,成为我国粮食行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作风。
“四无粮仓”精神是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 60年前,由于仓储设施条件落后,储藏粮食发热生霉,鼠咬虫蚀,损失严重,浙江余杭县的粮食保管员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怀着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满腔热忱,自己动手,因陋就简,不怕困难,不畏艰苦,夜以继日地顽强工作,开展虫害防治,登房顶、端雀窝,爬地垄、堵鼠洞,灭鼠保粮,虫口夺粮,用他们的辛劳和智慧,守护了国家粮食的储存安全,彰显了老一辈粮食人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
“四无粮仓”精神是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浙江余杭老一辈粮食职工在毫无经验借鉴、全靠白手起家的条件下,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涉先人未曾涉过的险滩,敢攻前人未曾攻克的堡垒。他们从1952年上半年开始,就探索“无虫粮仓”,不断试验,不怕失败,坚定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为人先的气概,最终创建了“四无粮仓”。从“无虫”到“四无”,从“无虫、无霉、无鼠、无雀”到“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四无粮仓”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传承了老一辈粮食人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四无粮仓”精神是崇尚节约、惜粮如金的节俭精神。 浙江余杭粮食职工创建“四无粮仓”和河北玉田粮库提出“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最初始的念想是防止粮食损失、实现颗粒归仓,最朴素的情怀是勤俭节约、爱惜粮食。60年来,这种念想和情怀,凝结成老一辈粮食人敬重粮食、热爱粮食、珍惜粮食的行业作风,体现和传承的是粮食行业崇尚节约、惜粮如金的节俭精神。河北玉田粮库的18名职工历尽艰辛,发扬勤俭节约“十个一”、坚持“三个自己干”的精神,把72间旧当铺改造成新中国第一批“四无粮仓”,铸就了弥足珍贵的“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精神。在当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大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形势下,“四无粮仓”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精神更加闪耀着光辉的行业品质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无粮仓”精神是心系国家、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在“四无粮仓”创建过程中,浙江余杭粮食职工凭着满腔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岗位责任感,不畏艰苦,流血流汗,舍个人为粮库,舍小家为国家,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由他们实践创造、行业沿用至今的“仓内六面光、仓外三不留”的粮食储藏保管经验,生动地再现了他们当年精益求精、忘我工作的劳动场景,真实地体现出老一辈粮食人心系国家、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全国粮食系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要大力弘扬和传承“四无粮仓”精神所蕴含的 创业、创新、节俭、奉献 的行业精神,让“四无粮仓”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具新的时代内涵,让“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永续传承、发扬光大。
二、“四无粮仓”精神催生了粮油仓储事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着粮食流通产业的欣欣向荣
60年来,“四无粮仓”的创建给新中国粮食流通事业注入了源头活水,有力地推动着粮食仓储事业蓬勃发展,“四无粮仓”精神之花结出了粮食行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粮食仓储企业遍布全国,仓容总量增长100多倍。 60年来,粮食仓储设施规模不断壮大。到2013年底,我国拥有遍布城乡的各类粮食仓储企业1.9万个,仓容总量超过3亿吨,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00多倍。粮食仓储设施布局不断优化改善,基本形成了以大连北良港、广东新沙港、上海外高桥、浙江舟山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心库为节点,以遍布全国的粮食收纳库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粮库仓型升级换代,仓储功能显著提升。 60年来,粮食仓储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为确保粮食储存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落后仓型已全部退出历史舞台,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现代化仓型占全部仓房的60%以上,粮仓仓型实现了升级换代。所有仓房中,80%能够满足“四散”作业的需要,78%装备了机械通风系统,57%装备了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41%装备了环流熏蒸系统,粮仓功能更加完备,仓储物流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
粮食储藏技术应用水平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仓储事业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60年来,一代代粮食科研工作者大胆探索,潜心研究,在粮食储藏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四合一”储粮新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推广应用这一新技术的粮食仓容达到1.6亿吨。绿色储藏、智能仓储、电子信息、快速检测、新能源利用和生物杀虫技术等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粮食储藏事业正在由 “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的安全储粮阶段向“绿色、生态、智能、高效”的生态储粮阶段转型发展。
粮食仓储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仓储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60年来,一代代粮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粮食仓储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推进粮食仓储管理现代化。浙江省全面开展“星级粮库”创建活动,省直属粮库秉承“四无粮仓”精神,树立起“用心保粮每一粒、创新发展每一天”的新理念,创建了全国第一座以光伏为驱动能源、综合运用横向通风及富氮气调等储粮新技术的现代化粮仓。江苏省全面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把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引入粮食储备库、放心粮油店的运营管理。广东省通过粮食安全立法、实行责任考核、建立三级联查机制等举措,有效地守护了粮食储存安全和质量安全。北京市、中粮集团开展规范化管理“千分制”评价活动,湖北、安徽、山东、河南、广西等省区开展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上海、山西、陕西、云南、黑龙江等地开展了示范粮库达标活动,中储粮总公司在全公司系统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全国粮食行业仓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正在迅速提升。
三、大力传承和弘扬“四无粮仓”精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立新功
当前,我国粮食流通工作已进入全面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新阶段,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正处于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四无粮仓”精神,艰苦奋斗、敢于担当,昂扬向上、勇于创新,不断开创粮食流通工作新局面,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再立新功。
要大力弘扬“四无粮仓”的创业精神,全面实施“粮安工程”,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 要把“粮安工程”放到农业现代化大局中统筹布局、协调推进,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加速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要加快对“危仓老库”的升级改造,扎实抓好今明两年1000亿斤仓容的现代化粮库建设。要切实加强粮食质检体系、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和粮食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主食产业化,着力提升粮食行业“食”“粮”并进的创新能力。要继续推进“四无粮仓”提档升级工程,扩大“四合一”、绿色储粮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健全粮食仓储管理制度,扎实推进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
要大力弘扬“四无粮仓”的创新精神,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以改革创新破解粮食流通工作的“瓶颈”与难题。 当前,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改革进程中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体制机制上还有很多难题要破解。我们要秉承老一辈粮食人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涉险滩,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解难题,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粮食储备管理机制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始终保持各项粮食流通改革沿着中央确定的方向稳健推进。
要大力弘扬“四无粮仓”的节俭精神,全面实施节粮减损行动,加快推进粮食文化建设。 要结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转变行风作风,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在粮食流通各环节大力推进节粮减损行动。各级粮食部门要带头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带头创建爱粮节粮先进食堂、模范家庭。明年是全国推广普及“四无粮仓”60周年,国家粮食局决定在全国粮食行业广泛开展争创 “四无粮仓”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表彰活动,各地要组织广大粮食仓储企业和保管人员积极参与,在学习宣传“四无粮仓”老典型的同时,培育树立起新时期“四无粮仓”的新标杆。要以弘扬“四无粮仓”精神为抓手,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粮食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四无粮仓”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行业文化价值,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粮食梦”融入“中国梦”,凝聚起管好天下粮仓、守护粮食安全的智慧和力量。
要大力弘扬“四无粮仓”的奉献精神,加快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程,大力提升粮食行业的科技创新力和人才软实力。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振兴粮食流通事业,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心系国家、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致力打造一支勤于创业、敢于创新、精于节俭、乐于奉献的新一代粮食大军。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智力支撑来促进行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引领作用,加大粮食科技研发力度,着力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科技短板”,解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着力培育造就粮食行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加快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全面实施“百千万”创新人才工程,激发粮食企业、粮食院校、科研院所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全力推进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粮食工作任重道远,粮食事业无上荣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老一辈粮食人创建的“四无粮仓”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大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