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39岁戏楼垮塌十天后开修 事前已上报危险

22.04.2016  17:09

  工人已用围挡把古戏楼的残骸围住

  一根构件上注明这是康熙年间的古建摄

  康熙年间戏楼瞬间垮塌,4月8日的这一幕发生在房山区南窖村。戏楼虽为房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多年无人修缮,看上去残败不堪,专家称可能就是年久失修造成了垮塌发生。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在古戏楼垮塌后10天,复建工程随之启动。

   现场回访 施工队正在收拾残局

  4月8日傍晚6时许,随着一阵“嘎巴嘎巴”的响动,现场灰烟腾起。房山区南窖村一座清康熙年间的木结构戏楼瞬间垮塌,现场一片狼藉,该建筑系房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文物爱好者拍下的古戏楼“遗照”显示,古戏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台表演、后台扮戏。墙体多已无存,仅存木结构,看上去风雨飘摇。

  戏楼4月8日垮塌,仅仅10日之后,文物部门便启动修缮。遗址周围已围上苫布,七八名工人在现场对散落材料进行挑拣,梁、柱、椽子被分类码放,一名老工人正对木构件进行抄录、登记、编号。

  经过清理,梁檩上的彩画不再被废墟掩埋,“大清康熙十六年”等历史信息也被发现,这是戏楼的始建年代,距今339年。

  据一位工人告诉记者,这些老旧的木材,在戏台的复建当中,多能派上用场。但戏台何时能够复原,他还不能给出准确时间。

   学者建议 复建应尽量使用原材料

  去年8月,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梁欣立先生的《北京古戏楼》出版发行,记载了北京现存59座古戏楼台的状况,其中80%丧失原有功能,一些古戏台保护状况较差,甚至沦为大杂院。

  对于南窖戏楼,梁欣立认为,复建当中一定不能“创新”,尽量使用原材料,柱础石以及台沿上的青条石不能移动,从而确定戏楼的历史方位。精美的彩画要保护好,瓦件要使用原先的石板瓦。

  不过在梁欣立看来,这种被动式的大修,难以100%回归原貌。

   官方说法 垮塌前已发现危险

  就此事,法制晚报记者致电南窖乡文体中心(负责乡域文物保护),一位段姓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南窖乡每个行政村,都有文物巡查员,会将文物状况定期上报。在戏楼垮塌前,他们也有发现木材糟朽等问题,眼看雨季来临,也意识到文物存在危险,并上报给了区文委。(记者 崔毅飞 新闻观察员 孟国忠)

        编辑:袁晶瑜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