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成山角两制明年初试运行 管控山东最复杂海域
近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IMO MSC)第94次会议顺利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成山角船舶定线制”和“成山角船舶报告制”。新版成山角“两制”将于2015年1月1日试运行,2015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据悉,威海市成山角水域,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是我国沿海交通大“动脉”和交通枢纽,是船舶进出渤海及黄海北部各港口的必经之路。据统计,每天有近千艘渔船在成山角水域内活动,在该水域航行和作业船舶总数每年达到20万艘次以上;该水域气候海况环境复杂,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达128天,海流速度高达3节以上,年平均雾日87天,是中国沿海雾最多的海域,被称为‘雾窟’,海事监管难度相当高。
由于区域内海况、安全形势复杂,在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基础上,我国政府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了《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和《成山角水域强制性船舶报告制》议案。2000年5月19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72届大会审议通过了我国政府提交的“两制”议案,并于2000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目前实行的成山角“两制”(上图),是我国唯一在国际海事组织备案的船舶定线制和强制报告制,成山角水域为我国首个实行交通管制的水域。根据现行“两制”规定,以成山头灯塔为中心,划定半径24海里的监管范围,设定北上南下各两海里的单行通航带,中间有两海里的分隔带,凡进入这一海域的船舶必须向威海海事局交管中心(VTS)报告船舶航行情况,并按照VTS中心指令靠右单向行驶,这等于在海上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
“两制”实施后,成山角水域的通航秩序明显改善,违章现象逐年减少,船舶事故率显著下降,与“两制”实施前相比,海上事故发生率下降近88%。
修订后的“定线制”在原有“定线制”的东部增加了一个新的“定线制”,一直延伸到了距我国领海基线24海里的毗连区,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距岸较远的船舶定线制之一。本次修订将极大地改善原有船舶定线制东北水域的通航秩序,有效降低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