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投资司许昆林司长:投资仍为稳增长驾辕之马
3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许昆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重要引擎,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保证投资的合理有效性。当前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补短板扩大合理有效投资。
扩大有效投资“一石三鸟”
许昆林司长表示,投资是影响经济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形势错综复杂。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慢变量,外需短期也难有大的起色,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驾辕之马,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同时还能够补短板、调结构,并且推动培育发展新动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加快推进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投资有效性,保持有效投资力度,特别是要着力补齐短板,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性作用。”许昆林强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在深刻认识世界经济增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许昆林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非常丰富,既要减少无效供给,也要扩大有效供给;既包括调整存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也包括扩大增量、培育发展新动能。
具体到投资领域,许昆林坦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保证投资的合理有效性,确保拉动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形成的供给是有效供给,这是由投资自身的属性决定的必然选择。投资既能增加生产能力,又对生产构成需求,对经济增长兼有供给和需求双重效应。
“短期看,投资体现为需求来影响经济的发展,长期看则更多地体现为供给效应。”许昆林表示,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双重效应,使得投资不但影响着短期的经济发展,而且对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重要引擎。
推进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许昆林认为,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改善制度供给,健全体制机制;推动结构调整,培育发展动能;创新投融资方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三个方面。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有关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了大量工作,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投资项目审批核准范围大幅缩减、事项大量减少,投资管理工作的重心逐步从事前审批核准转向了过程服务和事后监管,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投资积极性。
“但与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许昆林话锋一转,“比如,简政放权还不协同、不到位,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确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比较突出,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畅通;政府投资管理还亟须创新,引导和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权力下放与配套制度建立不同步,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抓紧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制度性供给,来提供政策保障和发展新动力。”
许昆林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产能快速增长。但随着技术变革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国际市场增长放缓同时发生,许多生产能力无法在市场实现,传统比较优势和增长动能明显弱化,亟需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还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加快研发新技术、发展新行业、培育新业态等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传统动能提升与新生动能成长的“双轮驱动”。
谈及创新投融资方式时,许昆林强调,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由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范围广、领域多、投入大、周期长,这就需要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调动更多资源加大投资力度。
明确2020年补短板目标
许昆林指出,当前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补短板扩大合理有效投资。补短板是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之一,应当看到,无论是脱贫攻坚、技术改造、发展新产业、农业,还是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这些领域都是合理有效投资,正是保持投资力度的潜力和空间所在,也正是发挥投资作用需要着力之处。
“扩大合理有效投资,从当前看能够扩大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从长远看能够扩大有效供给、优化经济结构,是补短板和调结构的结合点,是稳增长和培育发展动能的结合点,是适度扩大有效需求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许昆林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补齐经济社会发展中短板,精准发力,努力扩大合理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
据介绍,补短板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促投资补短板稳增长,扩大有效供给,增加和激活有效需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经济发展整体性,形成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许昆林认为,补短板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三去一降一补”的关系,确保补短板投入形成合理有效投资,坚决防止造成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库存增加、杠杆扩大、成本高企等问题,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五措并举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许昆林强调,补短板工作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定向发力,解决好“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和“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
其一,加大各级政府投资力度。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并优化结构、集中用于加强补短板建设,加强各类财政性建设资金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资金合力,同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与补短板目标任务相适应的政府投资保障机制。保持专项建设基金的投放力度,研究建立可持续的市场化筹资机制,调整优化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进一步加大对短板领域的支持力度。
其二,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建立PPP项目的合理回报机制;完善金融配套政策,为PPP项目提供成本适当、期限匹配的融资支持;解决PPP项目融资担保难题,用好中央层面PPP基金,大力推广PPP模式。建立政府与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以及项目单位合作对接机制。
其三,打通投融资渠道。畅通间接融资渠道,加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补短板投放力度,针对扶贫、三农等领域,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贴息贷款等;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支持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作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创新债券品种。
其四,培育利用外资新优势。积极利用各类跨境资金,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适时将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外资管理经验,向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广。完善优化开发区管理,发挥开发区在补短板建设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其五,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出台并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决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限,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松绑。继续清理规范投资中介服务事项,着力破除“红顶中介”。
许昆林特别强调,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推动自然垄断行业实行特许经营,放开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放开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建设、运营市场,解决好“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韶辉 实习记者 付朝欢)
(来源: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