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部分抗战影视作品创作者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

29.06.2015  18:31

  尽管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战争作为人类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依然是中国百年电影史上值得记录和书写的重要篇章。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一批正视国殇、表现革命先辈英勇抗战精神的影视作品将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推出,唤起人们对抗日战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深邃而刻骨铭心的记忆。

   尊重历史真实的抗战影视作品涌现

  作为军事题材创作的重镇,八一电影制片厂今年将推出大型抗战史诗电影《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根据抗战时期的重点战役——百团大战改编演绎,是首部以电影形式呈现百团作战恢弘史实的影片。“105个团作战的场面不容易控制,头绪众多。为了清晰呈现这一重要战役,我们在艺术创作上将百团浓缩成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团,在百团作战大的格局背景下,结合朱德、彭德怀、左权为龙头的延安领袖群的战略构想,梳理出主线突出、内容精彩的篇章结构,使整部电影既尊重历史史实又有精彩的故事呈现。” 导演张玉中说。

  同样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抗战70周年献礼影片《诱狼》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传奇性,它将镜头对准了我军击毙日军“名将之花”这场经典战役,以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的精彩故事。

  除电影外,一大批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也将为抗战70周年献礼。电视剧《飞虎队》是一部重新翻拍的红色经典,根据刘知侠所著的《铁道游击队》改编而来。时隔多年之后,导演钱雁秋将用全新的手法重塑《铁道游击队》,传承红色精神,向经典致敬。

  另外,一大批根据真实史料创作而成的纪录片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像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七三一》、《代号保尔》、《潍县集中营》、《证言——南京大屠杀真相再揭秘》,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燃烧的影像》等,都根据尘封的历史遗存、最新史料的披露和新近挖掘的采访成果进行重新梳理诠释,力求通过真实影像的传播铭记历史,唤起伟大民族的觉醒。

   为什么要反复创作抗战题材作品

  在中国百年影史上,“抗日题材”作品持续创作有70余年之久,拥有了一大批蕴含较高历史、人文价值的抗战作品。这其中既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张学良》、《同舟共济》、《延安颂》、《罗荣桓元帅》等;又有根据“红色经典”改编的《烈火金刚》、《双枪李向阳》、《野火春风斗古城》、《少年英雄王二小》、《小兵张嘎》、《鸡毛信》、《铁道游击队》等;还有《中华女魂》、《东北抗联》、《杨靖宇》、《冼星海》、《刀锋1937》等原创作品。另外,电视剧创作也产量丰沛,《烈火金刚》、《赵尚志》、《历史的天空》、《夜幕下的哈尔滨》、《雪豹》、《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北平无战事》等都从不同角度透视和反思了抗战历史,传达出对和平和正义的呼唤。

  既然抗战题材影视作品持续创作了这么多年,为何还要反复进行创作?抗战影视作品在当下具有什么样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对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周星认为,战争电影是电影艺术表现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回顾中外电影70年中的战争题材电影,几乎都体现着各民族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这些电影也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不忘历史的苦难与创伤,同时也呼唤着世界和平最终实现。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镇看来,虽然各类题材都有一个临界值,但战争题材的作品比较特殊。对于这场给中国人民带来惨痛历史教训的战争灾难,有些国家不仅不认账还患上了巨大的伤害遗忘症,因此,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等形式铭记历史,同时告诉后人和平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国人不忘国耻,发愤图强。“我国的战争题材作品并没有饱和,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许多尘封在历史档案中的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尚有待挖掘,比如在抗战时日本人帮着中国人打日本人的故事、中国战机在日本领空扔反战和平‘纸弹’的故事、中国与朝鲜义勇军的故事等等。”李镇说。

  “不可否认,抗战影视剧有拍的必要,但是许多抗战影视作品并没有让我们真实地认识到战争的真实性和残酷性,只是在不断灌输我们打败了日本,日本多么邪恶,日本的武器虽比我们强多少倍却也抗不过我们的步枪。其实真实的抗战我们打了14年,死了不计其数的国人。只有更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一位观众说。

   真正的战争精品要发掘人性之光

  尽管近几十年国内的抗战影视创作有了相当大规模的呈现,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创作手法、艺术表现上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面对更为浩瀚的世界反法西斯影视长廊,我们的影视作品还存在一定差距。相比《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美丽人生》、《冷山》这些在世界上享有知名度的战争电影而言,我们至今还没有涌现出在世界影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战争作品,我们的许多作品仅停留在编故事、造英雄的浅表层面,难见深层次控诉日本法西斯罪恶,探究战争对人心灵造成的伤害并直抵人性深处的作品。不仅如此,部分影视作品还出现了胡编乱造、戏说恶搞、解构历史的泛娱乐化倾向,造成神剧、雷剧等武侠化现象扎堆,极大地消解了战争的严肃性和残酷性。

  “部分影视创作者缺乏文化的坚守和基本的历史常识,他们娱乐化地解构历史,弱化了战争的残酷。而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争真的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沪战争简直就成血肉磨坊,有的战役我们是200条人命换敌人几条人命,敌人一个炸弹投下来我们一个球场大的场地顿时血肉横飞,抗日先烈更是个个面黄肌瘦,哪里像影视剧所表现的那般追求偶像和颜值,在枪林弹雨里还摆姿势,这些做法等于是自己在给自己造谣。”在李镇看来,很多观众是把影视作品当教科书一样看待的,“手撕鬼子”确实很解恨,但也应尊重基本的历史史实,如果消费战争、轻贱历史,只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嘲笑和不信任。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索亚斌认为,国外战争片更加强调个体生命在战争中的尊严,强调个人视角的展现,因为卑微的人往往散发最光彩的人性之光。

  “相对于其他类型片而言,战争类影视作品娱乐性先天不足,拍摄起来难度更大,这导致部分影视作品出现豆腐渣工程。艺术创造不是‘修公路和高楼大厦’,不能抢工程赶工期。真正优秀的影片不是为了功利目的,是为艺术本身而做的。战争题材的现代转化,旨在如何让过去的历史事实产生与今天相关的共鸣,如何发掘新的价值观念,重新审视过去的历史,能够与今天的所思所想不要距离更远,才能更加打动大众,而不是对历史资料的重新再现。”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研究所副教授詹庆生坦言。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研究所副研究员吕益都看来,战争片不应仅是场面的突破,陶醉于视觉奇观,用简单二元对立关系呈现庞大浮雕式的场面,电影中应该基于观众的需求进行思考,同时对普通人性和战争伦理要有挖掘。到底怎样体现人类的终极关怀和爱?怎样在战争背景下发掘心灵的特性?应该沉淀历史、放眼未来,也要取他山之石,学习外国优秀战争片的拍摄经验。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
全国“三区三州”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
  记者从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3日,随着平均海拔5049米的西藏措勤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段导线展放工作顺利完成,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项目中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主体进度已完成76.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