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多地积极探索扶持地方戏曲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地方戏曲面临着观众减少、市场萎缩等困难,保护工作迫在眉睫。2013年,文化部印发了《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对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并鼓励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各地已初步形成了一些扶持地方戏曲剧种发展的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计划在今年内出台的《四川地方戏剧、曲艺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已成为四川省文化厅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的工作重点。甘肃省在2014年召开了加快建设戏剧大省的工作会议,提出以5年为周期,力争到2018年实现“一院一场”目标,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戏剧院团,创作生产一批戏剧精品。在文化部有关政策出台后的半年时间内,吉林省文化厅会同相关部门连续召开7次座谈会,并下发《全面启动吉剧振兴工程意见》……
记者采访中发现,当前“缺人、缺钱、缺机制”已经成为制约各地戏曲传承保护的共同问题。“政府对地方戏曲的价值怎么看,是决定其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上海大学中国戏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恒夫认为,政府不应该把发展地方戏看作是自己的财政负担,而要切实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层面认清其发展价值。
长期以来,后继人才的匮乏一直是制约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科学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各地探索扶持地方戏曲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山东省从艺术教育入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戏曲教育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戏曲教育的扶持力度,对有关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都作出了相应调整。山东还通过建立培训基地的方式,充分发挥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湖北省要求各市县制定地方戏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提出选拔、引进优秀楚剧艺术人才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对市县楚剧团中的青年尖子人才要尽量保障政策倾斜,提供相对优厚的经济和生活待遇。
在各地扶持戏曲发展的具体措施中,完善经费保障往往是和培养人才同等重要的内容。广东省今年将出台《百台地方戏发展扶持计划》,由省级财政连续3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地方戏曲发展。福建省同样计划连续3年设立省级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800万元,其中,重点针对剧目、剧本的原创扶持资金达500万元。山东省投入振兴戏曲专项资金起步较早,重点用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演出的办法,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计划,其中省里每年购买演出5000场,每场补助1万元;对列入国家或省级非遗名录的24个地方戏剧种所在院团,每团每年给予10万元至20万元扶持资金。而湖北省除依托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外,还在大力筹建楚剧艺术发展基金,广泛寻求社会各界的赞助。
“事实上,政府投入资金只是扶持地方戏曲发展的第一步,对抢救性保护工作和初步扩大市场影响力有一定成效。但从长远看,完善政策激励体系,促使更多社会资本关注地方剧种发展更为科学有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表示。
然而,并非所有的地方剧种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濒危剧种。今年,福建省将实施“福建濒危剧种、曲种抢救工程”,将利用现代科技对各剧种优秀传统保留剧目、现存地方戏曲文献资料和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戏曲史料进行整理保护,力争5年内在全省范围建立若干个戏曲艺术生态保护区。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濒危剧种守护行动方案(2013—2015)》,公布了12个非遗数字化试点县,着力征集濒危剧种的各类资料。
除省级文化主管部门之外,各地市及基层文化主管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地扶持地方戏曲发展。贵州省天柱县渡马乡素有“侗族戏剧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以侗戏、阳戏为代表的地方戏曲在沉寂了数十年之后,又在当地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为支持其发展,当地政府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尽可能满足其发展所需。通过举办常态化的戏曲汇演、在小学开设少年侗戏班等形式普及戏曲文化。而广东省汕尾市则出台了进一步扶持当地稀有剧种发展的措施,从建立艺术人才库、设立地方戏曲专项基金、加强基层剧场建设等方面对稀有剧种的传承发展给予全面扶持。
在山东省吕剧院艺术研究创作室主任高静看来,地方戏曲的发展一定要重视保护基层自身的力量,尤其是基层民间剧团。“一方面,省级专业院团要加强与基层院团的互动;另一方面,对于基层院团自发的行为,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扶持。”高静说。
6月19日,由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共同主办的“菊苑流芳——首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在沈阳落幕。辽剧、吉剧、龙江剧、蒙古剧等七大地方剧种精彩亮相,获得广泛好评。本次展演由辽宁省倡议发起,活动计划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除向民众推广戏曲之外,更有相邻省份间加强戏曲艺术经验交流之意。
随着新时期区域经济文化的纵深融合式发展,各省之间的跨地区联动也逐渐成为保护地方剧种发展的新举措。近年来,京津冀、苏浙沪等地时常以各类戏曲演出交流活动为契机,集聚社会各界人士召开保护和扶持地方戏曲艺术发展研讨会,收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