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环境质量需因地制宜
◆山东省莒南县环境保护局 王世龙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可谓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此面临的具体环境问题也会有差异。这就决定了各地改善环境质量工作的重点、思路、措施和模式是多元化的。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教条地落实相关政策要求,或者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做法,不注重立足地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那么地方环境保护工作就会片面化、狭隘化,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
因此,地方在改善环境质量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地区实际开展工作,这样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就会更加丰富、精彩,更加富有活力,成效也会更加明显。结合近年来莒南县环境保护工作实践,就改善环境质量,笔者谈几点看法。
首先,地方在落实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保要求中,要牢牢把握并突出本地区改善环境质量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地气候地理和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的不同,决定了在改善环境质量工作中会面临不同的矛盾和问题,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就会不尽相同。近年来,莒南县立足经济欠发达县、农业县、畜禽养殖传统县、机动车保有量大县等实际情况,在污染治理工作中,将中小企业、土小污染企业治理、秸秆禁烧、畜禽养殖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等作为工作的重点、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成果。在莒南,一些影响环境质量的基础性、历史性、主要性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为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要善于在上级环境治理要求之外拓展治理空间,使本地区改善环境质量工作有更多的加分项。在这方面,核心是如何统筹落实好上级要求与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机统一于改善本地环境质量工作之中。当前,要重点解决“变相、变通落实上级要求”、落实上级要求“打擦边球”,使工作处于一种“上级要求什么就干什么,没要求的方面不管不问”等被动应付状态。如果维持这一被动应付的状态,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就会缺乏自主性、主动性、创新性,导致上级关注的问题虽然得到基本解决,但是一些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重点、难点问题却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为此,环境治理要在体现地域性中充实内容、拓展空间。近年来,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莒南县结合地区产业特点,在临沂市明确的大气污染重点行业之外,将本县泡花碱、石雕石刻、磨料磨具、石粉开采加工等传统产业列入大气污染治理范围,同时,结合上级要求,逐步扩大土小污染企业治理范围。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深入开展了河道清淤、养殖网箱清理、小流域治理等专项行动。正是这些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使一些个别性、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第三,要善于“借船出海”,让环境保护工作搭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事实证明,很多相关工作对改善环境质量意义重大,如国土绿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城市公交系统一体化等地方性的重要工作任务,这些工作虽然从狭义上讲并不属于环境保护工作范畴,但其对改善环境质量具有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作用和意义,不能予以忽视。
为此,各地在开展这些工作时要强化环境意识,算好环境质量改善这笔账,把环保工作融入其中,增大投入的环境溢出和衍生效益。近年来,莒南县提出建设“生态美县”的目标,自觉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融入城市改造、城乡旅游规划、新型社区建设、水系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河道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国土绿化等工作。这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更使当地的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