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创新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家住山东省东营市胜兴街道的市民陈先生最近惊喜地发现,自己午后闲暇时光常去看书的民营书店——万叶书园,可以提供借阅服务了,“这不,上周刚借了一本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这次还完又续借了一本毕淑敏的《生活要有暖和光》。”因万叶书园环境优雅,新书更新快,经常会吸引像陈先生这样一大批畅销书爱好者。
这些从书店借出去的书由谁买单?东营市文广新局文化艺术科科长郭斌照很早就在调研中发现,各级公共图书馆虽然可以免费借阅,但存在新书更新慢的问题。“很多读者爱看畅销书,还得掏钱去书店买。”郭斌照说,为给群众提供贴心服务,东营市文广新局今年以政府购买为手段,倡导构建了“公共图书馆+书店”的服务新模式。“读者喜欢的新书,可以直接在书店进行借阅,而书由政府出资购买,以后变成图书馆的藏书!”在郭斌照看来,这种模式不但满足了读者需求,而且使图书馆每年新书更新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可谓“一箭双雕”。
东营市万叶书园经理胡振留表示,自书店借阅模式推广以来,生意变得比以前更加红火。“众所周知,近年实体书店经营环境不景气,但将书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发展新路,一方面政府资金投入给予我们一定成本补贴,另一方面人气集聚使全民阅读氛围更好培育,可谓良性循环。”
东营市这样广受群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自主创新,正是山东各地市踊跃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的缩影。据了解,近年来,在山东省文化厅的推动下,青岛、滨州、济南、临沂、聊城等地市,在向社会力量购买演出服务、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培育多元化社会承接主体等方面,展现出诸多亮点。
与此同时,山东有7万多个行政村,如何最大限度实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益均等化是个难题。“这些年,我们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设立专项资金,由政府面向社会购买各类演出,尽可能单独凭省财政投入实现‘一村一年一场戏’的目标;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省直院团公益演出任务的购买,弥补前者的不足。”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张东林表示,“相较其他省份,需要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面更广,但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标准绝不能落后。”
“2014年,省文化厅拿出300万元采取购买演出服务方式,特别配送文艺节目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山东省文化厅财务处处长解秀海说,“事实上,山东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很早就已开始探索,2015年中央相关文件下达,对这一工作的规范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介绍,近年来,山东省、市、区县三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开展,并相互补充逐步形成联动效应。
“苹果蹲下!桃子蹲下!”2015年10月中旬的一天,山东省潍坊市图书馆内热闹非凡。原本是孩子们喜欢的娱乐知识竞赛游戏,也引发家长们的浓厚兴趣。“常来看书的小朋友能很快说出问题的答案,最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该活动主持人金艳妮说,潍坊市图书馆策划推出的一大批新颖有趣的阅读文化活动广受读者好评。
“场馆面积从6000平方米扩大到3.6万平方米,读者数量激增,服务质量也得相应跟上,有限的人员编制明显不够。”潍坊市图书馆馆长郑晓光说。为此,潍坊市政府尝试向社会购买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岗位,由政府向在岗人员发放工资并缴纳五险一金,金艳妮就是其中之一。“这批新生力量的加入显著增强了馆里的服务活力,创造出了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活动。”郑晓光说。
“上个月刚看完话剧《婚前启示录》,这个月听说又迎来了嘻哈包袱铺在德州的演出!”德州小伙小孙说,近来与女友约会有了好去处。自2013年德州市文广新局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德州大剧院委托给中演院线进行管理后,大剧院逐渐由知名度有限变为民众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
因地级市城市文化市场辐射范围较小,如何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对德州大剧院管理团队提出了很大挑战。“一方面我们尽可能调研市场需求,引进群众喜爱的节目保障票房;另一方面我们在节能减排、合理利用闲置资源创收等方面积极探索。”德州大剧院负责人齐玉表示对剧院经营前景也颇为看好,“虽然当前盈利比较困难,但文化市场培育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我们接下来要在开辟便捷观演路线和加大多元化宣传力度层面做文章,有望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前几年,围绕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山东省各地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演出服务设施。“十艺节”之后,山东省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手段,摸索出一条让闲置场馆资源“活”起来的发展新路,不但盘活了大剧院文化产业资源,也更好地发挥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职能。历经多年实践,山东省各级政府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自主创新层面取得显著成效。“下一阶段,要特别注意归纳总结和宣传推广,力争让各地市先进案例的探索经验惠及全省。”山东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