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审计应关注三个环节
莒县审计局 贺方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重大基本建设项目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由于投资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在建设过程各个环节都蕴藏了或明或暗的违规行为,为提高审计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揭露力度。因此,审计人员应结合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和违纪违规问题的多发点,准确把握投资审计的关键环节。
一、关注招投标环节,规范建设程序
(一)关注工程发包。按照《招投标法》等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为承揽到项目,施工企业往往利用长期的关系渠道,左右中标结果,围标、串标现象时有发生,违规转包和分包也成为工程领域腐败的易发和多发点。因此,审计人员应对工程发包资料进行重点审计。一是要审查施工企业资质、业绩是否达到施工要求,对外来参加招标投标的施工单位实行资格预审;二是要审查中标企业与非招标企业的招标文件,监督施工企业是否存在围标、串标现象;三是要审查招标施工企业是否转包建设项目,防止出现投标单位与施工单位不一致、转包、大包套小包的问题;四是要审查中标企业项目经理是否在施工现场,防止施工企业借用高资质现象;五是审查分包单位资金流向,通过资金走向发现分包商频频承揽工程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
(二)关注材料采购。一是项目业主采用单一来源采购,避开公开竞争,体现了业主与供应商间的密切关系。大部分单一来源采购实际上是业主为确保某些特定关系人顺利中标而采取的违规操作手法,为了避开公开招投标不易控制的问题,更快的向特定关系人发包,业主可能会采取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因此,审计人员应对单一来源采购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其是否合规。二是项目业主采用强制指定采购。物资采购中,还会遇到业主提出采购特定品牌、特定标准、特定规格或型号产品的强制要求。这些强制要求的背后,往往是供应商与主管部门领导的内外勾结。因此,审计人员遇到此类问题时,应重点关注该材料在同行业中的价格和质量,确认是否存在商业贿赂问题,必要时可延伸物资供应方。
二、关注资金支付环节,追踪资金流向
(一)关注中标单位和未中标单位资金往来账。在工程建设领域,建设单位招标时的明招暗定,施工单位间陪标、串标现象时有发生,要求审计人员重点审查各单位支付招标保证金情况,查看中标单位有无与招标保证金数额相同的金额流向其他未中标单位情况,查看中标单位资金有无在招标前频繁向未中标单位流向的情况,以确认是否存在陪标、串标现象。
(二)关注资金支付。一是审查工程款的支付进度。通常情况下业主只有拖着不付款或者晚付款,才能更好的实现对供应商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审查资金支付进度,当业主对个别公司的资金支付进度明显异常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对这类公司进行集中突破,有可能揭示出这类供应商与业主的关联关系。二是审查工程建设管理费。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管理费是否超出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规定,如超出应进一步查清资金流向。三是审查假发票和咨询费。尤其关注大额的咨询费、技术服务费,大都没有真实的业务背景,资金几经辗转,往往流向有话语权的部门或领导干部。在发现假发票后,要注意顺资金流向查找资金实际去向,查看是否资金套现形成“小金库”。
三、关注工程变更环节,控制投资额
由于工程变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经济性,一些施工单位甚至建设单位就利用工程变更签证,规避招投标过程,随意扩大投资规模,变更项目设计,从而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工程变更时,要落实工程变更签证,应将金额大、受益企业指向明显的变更作为重点,关注变更是否真实、是否必要,对个别单位通过变更获取高额利润的,要追踪利润去向,重点对材料变更和措施费用等方面进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