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夜色藏甘苦 记录青岛守夜人
7月29日晚上8点,登州路啤酒街,卖场歌者小玉
【青岛新闻网 独家】
酷暑的青岛,每当霓虹初上的时候,笼罩在城市上空的溽热久久不能消散。在属于黑夜的另一轮12小时里,很多人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辛苦劳作。这群人,他们更加适应黑夜与孤独,同样饱尝生活的百种滋味。7月29日至8月2日,青岛新闻网连续五晚,辗转城市的各个角落,用镜头记录下十位夏夜里的守夜人。
卖唱歌者:最怕客人借酒劲骂人
市北区登州路啤酒街上,揽客声、叫卖声夹杂着大排档伙计的跑堂吆喝,在人们的推杯换盏中渐入佳境。20岁的卖唱歌手小玉背着一把吉他,踩着一双10厘米的高跟鞋,穿梭在拥挤狭促的过道中间,与三五成群的乐队相比,她的身影和歌声一样,显得势单力薄。
小玉是卖唱的人里年龄最小的,安徽凤阳人,她说自己是一只候鸟,夏天来青岛,冬天去海南。小玉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学过音乐,从17岁开始,她每年都抱着吉他来青岛唱歌,妈妈不放心她独自出远门,每一次都要跟来。
“点首歌,照顾下生意吧。”从下午5点半到晚上10点半,这句话要被重复上千次,但大多数情况下,酒意微醺的食客总是摆摆手,示意小玉离开。一首歌40块钱,三首100元。生意好的时候,小玉一晚能赚四五百,每晚唱下来,嗓子疼到不行,所以白天她几乎不怎么说话。“最怕碰到喝醉的人,借着酒劲骂人或者不给钱。”一曲唱罢,小玉白净的脸上渗出细细密密的汗珠。“再唱几年我就不唱了,用攒的钱回老家开家美容店,踏踏实实地生活。”
7月29日晚上10点,山东路一电影院,电影放映员覃超
电影放映员:第一时间看大片,爽!
酒足饭饱后吹着空调看一场电影,成了这个季节里人们钟爱的消遣方式之一。观影者着迷于电影荧幕里的嬉笑怒骂,却从未了解过电影放映背后的故事。对于24岁的覃超来说,电影放映员是一份令他感到幸福的工作。
覃超是湖北人,第一份工作就是电影放映员,不过是在上海。今年5月,他从上海来到青岛,在山东路新开的一家电影院里干起老本行。夏季是电影排片的高峰期,夜场电影通常在凌晨两点左右才能全部放完,检查完12台放映机,覃超才能下班。“走出电影院时,路上连只猫都没有。”
放映机和排风扇的轰鸣高达80分贝,没有空调的操作环境下,温度高达30度。尽管如此,覃超每天需要放映大约30场电影,每场电影的开始和结束都需要人工操作,放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巡视。“电影放映员入门容易,精通却很难。要想干好,必须热爱电影。每一次能在第一时间看到一部新电影,这种感觉非常爽!”覃超笑着说。
7月30日晚上9点半,人和路步行街,灌饼妹杨莉
灌饼妹:攒钱办场简单的婚礼
深夜的台东夜市人和路步行街,宽约一米的小推车排起长龙,热气腾腾地贩卖着天南海北的小吃,饥肠辘辘的食客闻香驻足,不再计较食物的卫生或品相,舌尖上的满足感拯救了他们的不眠夜。
在叫卖者中间,杨莉格外醒目。杨莉今年24岁,老家在山东枣庄,一年前跟着男朋友开始摆摊卖鸡蛋灌饼,在台东步行街上支了两个摊。两人白天备货、摊饼、制馍,下午2点出摊,一直干到晚上11点。杨莉干起活来十分麻利,轻车熟路,一天下来,灌饼卖四十多张,肉夹馍卖三十多个。“下午两三点钟的太阳能把人烤化,但最难熬的其实是一整晚都要守在七八十度的热灶旁。”
杨莉说,台东这两个摊位除去费用,差不多能赚一万块。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男朋友多攒一点钱,在青岛办一场简简单单的婚礼,在这座她既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