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纪实
老早就听其他班的同学眉飞色舞地讲述学校刚刚开设的戏曲体验课,三年级的凌宇泽显得有点迫不及待,可是想起爷爷天天咿咿呀呀唱戏的模样,他又提不起兴趣——戏曲体验课有那么吸引人吗?带着满腹的疑惑,7月的一天上午,凌宇泽所在班级终于等到了戏曲体验课的到来。
这是一个可以容纳上百人的大阶梯教室,在湖南长沙曹家坡小学,只有上大课才会到这个教室里来。看到前面的大屏幕,孩子们都满心期盼这堂特别的课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环节。“宋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至沙门岛,途经三岔口……同学们看完动画片后请告诉我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任堂惠叔叔为什么要抹印堂呢?”老师简短的引导后,大屏幕开始播放动画片《三岔口》。“哇,还有动画片看呀!”一看到动画片,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戏曲动漫对人物动作的夸张处理和表情的生动刻画让他们轻松辨别了人物身份,全情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之中。Q版的卡通形象再加上一段夹杂着现代语言的对白让大家对戏曲完全没有了陌生感,时不时还引得满堂哈哈大笑。动画片播完后,老师还邀请同学们上台跟着专业的戏曲老师练习“弓箭步”“走圆场”等戏曲基本功。画上通天,戴好髯口,十几个同学像模像样地装扮起来,像极了戏曲舞台上的各色角儿,再加上戏曲老师的专业表演,台下的同学们伸着脖子、睁大了眼睛看得入了神。每一个环节,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踊跃参与。一节课下来,很多孩子都意犹未尽,凌宇泽也一扫之前的疑惑,露出兴奋的神情,高兴地说:“没想到还有这么有意思的课,要是能天天上就好了。”
反响如此热烈的戏曲体验课是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采取的一种新形式,该活动自2012年在海南、湖南、湖北开展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戏曲体验课和戏曲教学课为主要形式的“戏曲动漫大课堂”推广模式,受到中小学生和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并以一种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戏曲艺术的新视角引发学界的广泛关注。
新瓶装老酒 展现新气象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戏曲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从前看梅兰芳演戏时的万人空巷已成历史,如今年轻人追逐着流行音乐,模仿着嘻哈,享受着各种新鲜多样的流行艺术。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不应该被遗弃,而是需要全力继承和发扬。既然要继承,戏曲艺术首先得从娃娃抓起,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心中。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9月,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
戏曲传承需要进校园,学校美育工作也需要以戏曲作为抓手,如此看来,“戏曲进校园”成为大势所趋。但是戏曲又该如何进校园?以什么样的形式才能令孩子们眼前一亮,从而对这门艺术感兴趣?
动漫无疑是对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回复。动漫本身具有夸张、幽默、多种色彩冲击等要素,符合孩子们的审美口味。通过动漫展现传统戏曲,既可以保留戏曲艺术的神韵,又可以发挥现代数字技术的特长,更重要的是由于动漫与孩子之间特有的亲和度,更容易使孩子们对戏曲产生共鸣。于是,早在2008年,发展中心就开始着手策划筹备。恰好当时参与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的九天星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有此意向,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共识,联手在戏曲动漫领域大展拳脚。2008年至2014年,双方合作完成了90部(集)戏曲动漫资源的制作,并同时在海南、湖南、湖北三省举办校园推广活动。在几年的摸索中,逐渐形成了戏曲体验课和戏曲教学课两种模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一时间,在三个省的上百所中小学校中,刮起了看动漫学戏曲的新风。戏曲因动漫更具时代感,动漫因戏曲更加健康向上,二者的牵手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这种效应引发了专家学者的关注。正如中国动画学会高级顾问、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欧阳逸冰所说:“将蕴含优秀历史文化的戏剧带入课堂,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从鲜明的戏剧形象、精彩的历史故事中,感受到爱国明理、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对于青少年人格品质的培养和文化修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戏曲的表演常常有无实物的、虚拟的成分,戏曲的普及能开拓儿童的想象力,鼓励青少年去创新。普及戏曲教育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这种艺术,让戏曲的文化积淀重新焕发活力。发展中心以动漫这一儿童喜爱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培养儿童对戏曲的关注与兴趣,正是把戏曲艺术注入儿童生活中,把戏曲的未来交给儿童。”
为了进一步加大戏曲动漫项目的实施力度,今年底,发展中心将完成50多个剧种、280部(集)作品的生产,推广活动从海南、湖南、湖北三省扩展到山东、广西、浙江等9个省区市,进入1000所学校,惠及学生不少于100万人。
反响热烈 点燃激情
“城里的姑娘爱什么花?城里的姑娘爱绣花。乡里的姑娘爱什么花?乡里的姑娘爱戴花。”在湖南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的一间音乐教室,不时发出男女声这样的对白唱念。这是该校一次特殊的音乐课,以传统戏曲动漫的形式,让孩子们学唱传统戏曲的唱段,了解学习戏曲基本知识。这就是戏曲动漫进校园的另一种推广模式——戏曲教学课,即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演唱和表演为目的,通过系统学唱,使他们能更深入地领会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动画片《盘花》中,花童哥和柳二姐诙谐的对白与朗朗上口的唱念,令在场的学生们捧腹大笑,有的还跟着模仿。有的同学在学完戏曲课后,有感触地将自己的感想写在了作文里。“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上这门课,有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还主动练习课上的内容。”该校音乐老师黎薇说,“戏曲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通过戏曲教学课,孩子们不仅能获取一些基本知识,而且可以通过模仿戏曲动作来应对突发灾难。比如矮子步,对初学者来说很难,只上一节课根本学不会。但是听说练好了矮子步可以在火灾中避险,孩子们都有动力练起来,有一次,我看到有的学生在课间练矮子步,让我对戏曲动漫这种形式走进校园有了足够的信心。戏曲动漫是孩子们真正乐于接受的一种形式。”
在海南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去电子阅览室观看戏曲动漫视频成了孩子们喜欢进阅览室的一个原因。其中一些印象深刻的唱段,还被他们拿来在课余时间哼唱,有的还做着动作,看起来有板有眼,充满着童真。戏曲动漫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原来戏曲在我的印象里是老古董,可变成动画后就可爱多了,我们都非常喜欢。”
在湖北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京剧传统剧目《红娘》选段的动漫视频最受学生们喜欢,他们说:“里面的红娘变成了卡通人物,好萌,好可爱。”
“孩子们如此喜欢戏曲动漫,说明一点,那就是戏曲动漫,不管从品德教育还是学科教育来说,都是大丰收,而且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将传统戏曲很好地传播开来。”北京史家小学教师陈高在观摩后兴奋地说。“也许现在还看不到这种效应到底有多深远,在不远的将来,戏曲动漫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这粒种子总会开花结果。戏曲动漫的传播,提高了孩子们的欣赏水平,在未来,这支力量将成为观看戏曲演出的主力军。”欧阳逸冰说。
形式创新 部署科学
近年来,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取得不小的成绩,据了解,资源总量已达412TB,初步形成以文化艺术、农业科技、生活服务、特殊人群服务为主体的资源内容体系。其中,中央本级普适性资源达60TB;地方特色资源达352TB,2006年至2014年获得立项的建设项目达593个。如何将如此浩大的数字资源用在实处,将中华优秀文化转化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要求的数字文化产品?“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建设与传承计划——戏曲动漫”项目便是这种新思路下的创新举措,它运用现代动画的制作技术和表现手法来演绎传统戏曲,将戏曲艺术中的人物塑造,表演形式、音乐舞蹈都巧妙运用到动画之中、它不是将戏曲和动画做简单的叠加,而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新塑造。该项目与以往资源建设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将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广紧密结合,为在数字化条件下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项目统筹上,发展中心也做到了科学部署。在项目制作中,根据戏曲中的不同题材进行选择性制作。戏曲动漫和普通动漫有较大不同,它们必须保留戏曲的特征,如脸谱、造型、唱腔、音乐等元素都要得到呈现,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戏曲动漫。而且,从受众来看,有的剧目并不适合制作成动漫。有专家分析,外部动作丰富的戏曲剧目更容易被改编,如《十字坡》、《三岔口》等武戏,《七品芝麻官》等喜剧剧目本身具备夸张元素,也适合做成动漫。而唱功戏,如《贵妃醉酒》,唱腔、造型很美,但由于节奏较慢,改编难度较大,不适合面向一般大众,只适合供专业戏迷欣赏。因此,发展中心目前已完成的90部(集)戏曲动漫作品中,均是从京剧、黄梅戏、豫剧、越剧中选取的动作丰富的剧目,而且,为了拉近距离,还针对各地的特点选取了一些地方戏,如在湖南选择了花鼓戏,在海南选择了琼剧,在湖北选择了楚剧。“使用当地方言表演地方戏,使青少年能很快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感觉更亲切。同时,特有的词汇和发音更具代表性和感染力,会让听者有所共鸣。”黎薇说,这就是为什么她在教阳戏时,遇到一些地方方言的唱段,孩子们会很快接受的原因。
实施推进中,有条不紊、以点及面、科学部署。2012年,该项目首先在海南、湖南、湖北三省进行试点,成功实施后再向其他省市稳步推进。
培育师资 厚积薄发
9月29日,由发展中心、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建设与传承计划——戏曲动漫”推广现场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公共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160多人在长沙明德麓谷学校现场观摩了戏曲体验课和戏曲艺术课。那是一次非常特别的课,虽然只是普通的教学观摩课,但前来观摩的人,无论从规模还是行业范围来看可能都是空前的。虽然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但每一个观摩者都不觉得拥挤,因为在他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戏曲动漫带给孩子们的愉悦场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填鸭式教学的对象,而是尽情地享受着知识的浸润,老师也不再是宣讲员,更像一名表演者,带领着学生细细体会戏曲传达出的特殊韵味。
但这样的教学效果能否不因老师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结果?毕竟,讲授戏曲教学课的黎薇有着多年音乐教学的经验,在长沙中小学校中都颇有名气。而且为了教好这门课,她多次前往怀化采风,到怀化阳戏剧团拜师学艺,还有幸得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阳戏老前辈的指点。
“这一点,我们也想到了。戏曲毕竟是一门比较专业的艺术课,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我们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戏曲动漫培训作了一系列计划。”发展中心主任李宏说。
2012年启动之初,在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各试点省份都各自由戏曲艺术家和音乐教师编纂了《小学生戏曲(试用本)》教材,组织了对音乐老师的戏曲培训工作。通过讲座、文化志愿者讲师团定期辅导、集中培训、邀请艺术家担任兼职教师深入课堂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学校老师进行戏曲知识的培训。
“我认为,戏曲动漫进校园继续推广最重要的是人才与师资。一名教师如何声情并茂、充分施展自己的戏曲功底来引导课堂,对这门课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不妨考虑将公共文化领域的专业艺术人才以志愿者的形式输送到学校,指导教师尽快掌握戏曲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说。
美育教学的先行行动
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今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7月,国办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9月,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是学校美育教学的一个先行行动。李国新认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对美育在人的成长过程起到的重要作用阐述得非常清楚,从审美观点的建立、道德情操的陶冶、民族情感的培育到人的想象力、创造力,视野、心胸的拓展都一一涉及。上世纪20年代,蔡元培就提出要以美育代替宗教,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终于将此事提上了日程。戏曲动漫进校园,放到这个背景下来看,它确实是学校美育教学的一个先行行动,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其次,它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强调要创新传统文化。但是怎么活、怎么创新一定要有个方式。“戏曲动漫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进校园、进课堂最终就会进头脑,所谓传承就是让这种民族元素融化在孩子们的血液当中,另外,它采用了一种现代化的手段,把传统文化和互联网联系起来,让戏曲邂逅互联网,传统穿越到当代,这就是创新。”李国新说。对此,全国妇联中国儿童活动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王秀江也有同感,他认为,创新还体现在该项目的教育模式上。“21世纪出生的小朋友,处在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如何让孩子喜欢上慢生活时代下的戏曲艺术,是一个很难解决的课题。戏曲动漫却为此找到了突破口,它找到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又抓住了教育的主渠道。”
第三,它是全民艺术普及的引领性活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到,全民艺术普及就是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李国新认为,怎么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做到一人一艺,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学校,《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小学生每人掌握一两项艺术的特长和技能,怎么掌握呢?戏曲动漫进校园可以说为此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第四,戏曲动漫是戏曲的传承、发展、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中国京剧院副院长陈璎认为,戏曲怎么传承,怎么发展,怎么振兴?光靠艺术院团的一己之力很难。戏曲牵手动漫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它为戏曲的传承找到了合适的路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项历经7年之久的创新工程,一个由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在多位文化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下,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今年,该项工程将在9个省区市继续推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戏曲与动漫的牵手将产生巨大的效应,深深地影响着年轻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