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开展“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文化系统把文化精准扶贫作为全系统头等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文化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积极作用,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日益清晰,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文化扶贫工作呈现精准发力、多点开花的态势。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文化厅深入开展文化精准扶贫调研工作,成立调研小组,由厅领导带队,分赴各市县开展调研活动。在调研中,科学区分区域文化发展差异、地域文化特色,实施一个调研组带一个课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为制定文化精准扶贫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基层调研的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沟通,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对接联系,反复进行研究论证,搞清扶贫政策措施,为实施文化精准扶贫行动提供保障。认真做好调研数据和扶贫政策的综合分析工作,建立健全数据分析支持系统,为分类施策、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协调省级财政3年至少投入7.8亿元文化扶贫资金,形成了《山东省“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方案》。
“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1”即编制1张全省文化精准扶贫数字化地图;“6”即办好6件实事:贫困村文化设备购置补助、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补助、基层视障数字阅览室服务站点建设、向贫困村及贫困地区福利机构送演出活动、支持贫困村文化活动建设、为贫困村配备便携式拉杆音响6件实事;“9”即实施9项工程:公共文化扶贫、非遗传承扶贫、文化产业扶贫、文化惠民扶贫、文化人才扶贫、乡村儒学扶贫、艺术创作扶贫、市场服务扶贫、国际合作扶贫9项工程。确保在2018年前,全省7005个贫困村实现“四个全面覆盖”:村村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村村建起文体广场、村村组建秧歌队(或群众业余文化团队)、村村实现一年一场戏。做到“三个明显提升”:文化活动经常化、文化服务优质化,文化氛围明显提升;赡老敬亲、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落地生根,道德风尚明显提升;文化潜力有效发掘、文化资源有效利用,文化对扶贫开发的作用明显提升。
在具体工作中,着力做到“四个结合”、“五个注重”。
“四个结合”, 一是文化精准扶贫与省定专项扶贫工作相结合。《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要求,到2018年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为确保完成这项工作,我们重点将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对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贫困村文化设备购置、贫困村文化活动建设等工作列为具体实事,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2018年实现贫困村文化综合活动室全覆盖。
二是文化精准扶贫与基层文化需求相结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设立由101项数据组成的调查问卷,面向7005个贫困村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情况调查,对每一个省定贫困村的文化现状、实际需求进行全面摸底。对贫困村反映较多的问题,诸如加强文化设施建设、配套文化活动设备、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确保工作所“做”为群众真正所“需”。
三是文化精准扶贫与各地探索创新相结合。近几年,全省文化工作注重向基层倾斜,向困难县和沂蒙革命老区县倾斜,涌现出了一大批好的做法和典型。比如,临沂、菏泽等地依托“草柳编”等非遗项目,在贫困地区建立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带动就业,发展经济,让“非遗”成为扶贫新动力。济宁、聊城等地针对部分贫困村存在的不孝顺、不文明等现象,开设“乡村儒学讲堂”,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乡村,当地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发生喜人变化,让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蔚然成风。泰安市实施文化精准扶贫乡土文艺复兴“金种子”递进培训工程,引领带动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这些好的经验做法,为全省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带来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全省文化精准扶贫行动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文化精准扶贫与各项文化工作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统筹推进文化精准扶贫。比如,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优先将贫困村中有一定技能的人员纳入非遗传承人培训,有针对性的在贫困村组织草柳编、泥塑、剪纸等容易学、见效快、能增收的培训项目。结合文化产业工作,帮助贫困地区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评选认定“一乡一品”,帮助脱贫致富。结合文化人才工作,选派文化工作者赴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77个县(市、区)基层一线服务,通过结对帮扶、辅导培训等措施,培养一支“永不走”的文化人才队伍。结合文化市场工作,开展“优化贫困村文化市场服务”行动,推动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向贫困村延伸。结合文化交流工作,积极开展国际组织间文化扶贫研讨交流和课题研究,助力文化扶贫工作开展。
“五个注重”: 一是注重扶贫实效性。以文化精准扶贫地图数据分析为依据,准确把握村民文化需求,在贫困村文化设备购置、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等6件实事方面,在实施公共文化扶贫、非遗传承扶贫、文化产业扶贫等9项工程方面,确保“五有”,即有目标、有资金、有措施、有时限、有责任人,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切实增强文化扶贫的实效性。二是注重地域文化特色。创新文化扶贫开发路子,在乡村儒学扶贫、文化人才扶贫、国际合作扶贫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精准扶贫,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区域文化特色,实施分类施策,有区别、有重点、有计划的推动文化扶贫工作。三是注重激发内在动力。大力实施艺术创作、“种文化”下乡等措施,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引导、教育、推动作用,坚持群众主体,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贫困村内在发展活力。四是注重凝聚发展合力。坚持上下联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文化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文化精准扶贫格局。五是注重抓好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各级文化精准扶贫行动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实行跟踪问效,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做到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有人监督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