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五注重”挖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打造潍水特色区域文化

30.10.2015  01:26

  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区域文化特色鲜明。近年来,潍坊市以文化强市建设为目标,深入挖掘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打造潍水特色区域文化,使潍水文化成为了城市的新名片、发展的新动力。

  (一)注重研究阐发,理顺区域文化发展理念。经过对潍坊境内各类文化形态考察研究论证,概括提炼出了“潍水文化”这个代表潍坊区域文化形态的概念进行重点打造,并于2009年开始创建申报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潍水流域特色文化形态的半岛复合型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2010年11月经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潍水文化知名度初步打响。2012年6月市文广新局成立了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机构,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开展总体规划编制,总体规划一次性通过了省文化厅和文化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并于2013年5月获文化部批准实施。在保护区规划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大潍水文化研究阐发力度,成立了潍水文化研究会、潍坊民俗学会等100多家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先后申报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20多项,编辑出版《潍坊文化简史》等100余部专业论著和《古风遗韵》等200多部介绍潍坊传统文化的项目丛书,为潍水文化打造提供了资料储备和理论支撑。

  (二)注重保护弘扬,延续区域历史文脉。潍坊市委市政府对保护区建设高度重视,建立了“12345”建设推进机制,“一套保障组织”:即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保护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专家工作委员会。“两个规划引领”:着力编制完成了《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潍坊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配套制定了10余个加强和规范保护区建设的制度性文件。“三项重要工作同步推进”:即将保护区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步研究部署和推进。“四大班子督导落实”:市委、市政府督查保护区年度重点建设事项,市人大定期对保护区建设巡视监督,市政协将保护区建设的有关提案列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五纳入推动”:即将保护区建设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财政预算、市对县党委政府科学发展考核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市县两级财政对保护区建设预算配套资金年均近千万元,引导吸引社会投入近亿元,从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为保护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市文广新局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在文物方面,认真组织开展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普查,颁布实施《潍坊市文物保护办法》和《潍坊市博物馆藏品征集办法》,积极开展文物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保护,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一大批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在非遗方面,以四级非遗名录项目保护为核心,以传承人培育和非遗宣传传播为重点,以非遗传承机制和传承载体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建立起了完善丰富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和较为完备的非遗保护传承设施网络体系,域内非遗相关重要文化生态空间及文化形态整体性保护成效显著,呈现出历久弥新、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注重传播展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在虞河、白浪河、弥河、潍汶河等河流整治改造中将域内众多历史名人和历史古迹融入其中使其成为文化之河。在潍坊火车站、市民文化中心的造型、风筝都纪念广场主题雕塑及城区街道公益广告等设计、建设中渗透潍坊特有的文化特色,在潜移默化中使民众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潍坊国际风筝会、诸城大舜文化节、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寒亭民间艺术节等众多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节庆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等时机,大力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活动。在潍坊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当地主流报纸媒介设立专题栏目,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中开设“潍水讲坛”讲座,定期向社会公众宣传,其中与潍坊广播电台合办的《文化潍水》专题访谈节目,近一年来播出了40个专辑,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取得良好效果,被评为山东省广播影视“十佳社教栏目”。借助影视作品广泛宣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电视连续剧《大掌门》表现杨家埠木版年画,在电视连续剧《红高梁》中植入高密剪纸、泥塑、扑灰年画等众多非遗文化元素,与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共同拍摄《潍坊核雕》,面向全国播出,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组织实施博物馆“活态展示”工程,丰富展陈内容,活化展陈形式,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主题精品展览,设计、开发、推广、实施省级青少年教育示范项目,加强文物藏品及展览的数字化展示,更好地发挥了传统文化教化育人作用。今年上半年,全市博物馆常设展览达到65个,临展达到52个,入馆观众人数突破120万人。

  (四)注重交流借鉴,推动潍水文化“走出去”。设计策划了风筝、年画、泥塑等潍水文化特色交流项目,参加奥运会、世博会、全国及地区性非遗博览会,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成功举办潍坊--台湾文化周、鲁台经贸会海峡两岸非遗联展、海峡两岸文创合作研讨会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潍水文化“走出去”成为常态,全面提升了潍水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年均组织参加重大对外交流活动20余次,开展各类非遗展演活动百余次,有30万人次参加非遗相关的文化交流和传承活动。

  (五)注重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从文化规律、潍坊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确立了潍水文化传承发展的三个理念,即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文创产业、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贯彻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通过网络、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全方位宣传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保护的社会共识与民众自觉。开办“潍水讲坛”、尼山书院、传习课堂,广泛传播传统文化。开展技艺传承免费培训工程,培养民众文化兴趣,壮大传承人队伍。组织非遗项目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使传统的文化生活逐渐回归,融入当代民众生活。为贯彻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借助风筝会、文展会、鲁台会等文化交流平台,扩大文化视野,引进先进理念,促进文化合作。积极引进台湾、日韩先进的文创经验,签署文创产业合作协议,促进文创项目对接落地。促进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搭建文创推广平台,整合项目资源,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共享与区域文化产品的推广。为贯彻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念,定期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将传统舞蹈、戏剧、曲艺、音乐表演送到民众身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常年组织各类传统技艺的免费培训,为民众提供学习技艺、自主创业的机会。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展示潍水文化,提供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将传统文化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传统文化真正够为民所用,全民共享,满足民众的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