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刊发于富华厅长署名文章“用活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9月5日,大众日报“论丛”周刊发表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于富华的文章《用活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文章指出,要破除各种陈旧观念、打破各种条条框框,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要尊重人才工作规律、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地茁壮成长;既牢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引才育才用才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形成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治理体系。
原文如下:
用活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多次就人才工作发表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新时代人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赋予了人才工作新的战略定位,为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破除各种陈旧观念、打破各种条条框框,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对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山东要想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首要的一点,就是坚决破除各种陈旧观念、打破各种条条框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破除陈旧保守、求稳怕乱的观念,树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思想。刘家义书记指出,制度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必须敢为人先。多年来,思想观念陈旧保守、循规蹈矩一直是我省人才工作的“拦路虎”,不少地区、单位习惯用管理的思维看待人才、推进人才工作,遇到新事、难事习惯于“向上看”“向后看”,重评审、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要冲破这些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落后观念,自觉把人才工作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不循旧例、不囿常规,用适应新时代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奋力攻克艰关险隘,推动人才事业的创新发展。
破除“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观念,树立培育人才、引进人才并重的思想。不可否认,短期内通过金钱、户籍的优惠政策,能够让一个地区快速集聚人才。但正像古人所讲:“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如果在引进人才中利字当头、急功近利,很容易造成人才哄抢和资源浪费,产生地区间攀比,甚至造成“招来女婿气走儿”。因此,我们要坚持“培育”“引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本土的、引进的每一位人才,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渠道的“千里马”在齐鲁大地竞相驰骋。
破除重头衔、重帽子的观念,树立以用为本的思想。引进人才,不是装点“门面”,根本目的是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服务。所以,在引进人才时,我们要树立以用为本的思想,不图虚名、不鹜虚声,不过分看重各种人才头衔和帽子,既要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老专家、老学者,更要重视引进青年人才,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环境,吸引一大批青年来鲁创新创业;既要“刚性”引才,大力引进各种全职人才,也要“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选派挂职、兼职引进等方式,柔性引进国内外人才资源。
破除重科技人才、轻管理人才的观念,树立“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皆是人才”的思想。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市场主体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各地普遍存在“重科技人才、轻管理人才”的观念,我省企业的人才结构也是以低技术人员为主力、中等技术人员为辅助、高级技术人才为骨干,经营管理人才比较匮乏。对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皆是人才”的理念,一手抓科技人才,一手抓管理人才,加快建设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现代管理人才队伍,努力使我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破除技能人才不是人才的观念,树立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并重的思想。我省是制造大省,正在向制造强省迈进,但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根深蒂固,高技能人才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他们既高度重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又纷纷把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秘密武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德国、日本两国高级技术工人占产业工人的比重分别为50%、40%。因此,我们要着力营造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的地位和待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发挥好技能人才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尊重人才工作规律、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地茁壮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我们要尊重人才工作的规律,持续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保障机制,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地茁壮成长。
以活力迸发的政策养才、育才。坚持高端引领、统筹规划、整体开发,建立梯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从青年才俊到中坚骨干再到顶尖科学家的完整培养链条,促进人才结构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以灵活完整的链条引才、聚才。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的路径,创新人才引进计划、项目,实施“海创山东”“外专双百”“齐鲁英才汇聚”“青年人才聚集”等各类计划,加快建立从国内到国外、从高端到青年、从专业技术人才到重点产业领军人才的完整引才链条。
以筑巢引凤的办法为人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事业是人才最大的感召力、吸引力。树立“你有多大才,就搭多大台”的理念,构建人才的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四个平台,彻底打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
以“阳光雨露”般的服务拴心留人。把“你负责茁壮成长,我负责阳光雨露”作为人才服务的标准,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条件,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落实好现有人才政策,想方设法用足、用活政策,决不让好政策成为“抽屉政策”。
既牢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引才育才用才中的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形成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治理体系。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汇聚人才工作的合力。牢牢把握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格局。转变政府人才管理服务职能,全面整合人才政策、资金、项目和服务资源,切实抓好人才重大决策的落实,彻底解决人才职能“九龙治水”、人才政策政出多门、人才项目名目繁多、人才资助“撒胡椒面”等问题。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坚持放权松绑,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重点做到“三个自主”:一是自主选才。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自主安排、执行用人计划,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对于紧缺特殊人才,可采取灵活方式进行招聘。二是自主用才。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制订岗位设置方案,调整岗位设置的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提高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三是自主评才。向有条件的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开展自主评价、按岗聘用,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新机制。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培育专业人才服务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开展人才工作奖励办法,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人才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在引才育才用才中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