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解析 化工大省价值重塑
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雄踞全国首位20余载后,山东正以一种全新眼光审视这个传统优势产业——安全环保隐患多,结构性过剩压力大,是“顶梁柱”没错,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带来“心头之痛”。
一组最新数据令人惊喜:在清理整顿8.49万家“散乱污”企业的基础上,今年1-5月,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94.81亿元、利润657.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4%和22.58%。
告别“傻大黑粗”,擦亮绿水青山,山东化工进入价值重塑新阶段。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在进区入园中“脱胎换骨”
全省现有化工园区近200家。9月底前,它们将完成一次“大考”:对照新出台的《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标准》等相关文件,只有经评审通过重新认定的园区,才能承接新项目和搬迁改造项目。
在我省,有像万华化学这样安全、环保、质量等水平都较高的单体企业,但从世界范围看,向园区聚集是化工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而园区认定是一招“先手棋”。6月底,省政府网站上公布了首批经过认定的30家化工园区和1家专业化工园区。
近日,记者探访了其中的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发现“进区入园”绝非简单搬迁。这是一家从评审阶段就备受关注的园区:当很多园区在因重新认定而紧张时,这里的企业却很淡定,原因在于不用专门找,就有专家上门指导。据了解,这家年轻的园区已连续四年进入中国化工园区20强,园内80%的企业在向下游延伸中实现了“二次创业”。
不同于许多园区“先有企业,后有规则”,济宁新材料产业园自建立之初便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招商。2010年,济宁借鉴上海经验,全新规划了这个园区,所有入园项目实行园区、省、国家三级评审。高门槛拦住了低效高能耗企业,让优质企业有了用武之地。行业领军企业凯赛生物入园三年,今年就有长链二元酸、聚酯酰胺两个新项目开工,一个是工信部确定的化工重点方向,一个是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凯赛生物以前在城区,受空间、政策等限制,迟迟无法实现产能扩张。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董升平坦言,若不是有了新园区,济宁不一定留得下这家企业,“当时已有不少省外园区向它抛出橄榄枝”。
进园后,水电等动力要素直接配套到企业门口,这为企业省下10%-15%的成本。“更多资金能投入创新研发,发展速度更快了。”凯赛生物相关负责人说。而有了凯赛这样的企业,园区和地方也更好地实现了“以商招商”,产业发展耦合效应强化。“通过进区入园,企业、产业都实现了‘脱胎换骨’。”董升平说。
在之前一场全省化工园区认定培训工作会上,记者发现一些地方还没能意识到这点,有的甚至试图自降标准多保些企业、园区。也有园区抱怨,新园区“一张白纸好画画”,老园区调整设施、协调企业发展需求很不容易。“多年发展积累下的问题,不吃些苦头,怎能尝到甜头?”省化工安全转型办综合协调组组长吴炎说,园区要更好利用这次重新认定的“势”,加快推动工作开展;企业更得认清形势,苦练内功。
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到2022年,全省化工企业进园入区比例要从现在的20%提高到40%左右,现有200家园区也将逐步压减至8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