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微声音:加强公众文明出游的教育

04.11.2014  14:11

  旅游微声音
  @赵展慧:要摆脱外界对中国游客不文明的印象和对“中国式旅游”的戏谑,恐怕得像泰国人常对游客说的,来句“宅央央”,也就是慢慢来。赏景、游玩、消费,都慢一点、从容点,留给品味和思考一点时间。
  @王立军:人是需要一点文明精神的,否则极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文明对于每一个个体甚至整个社会来说,又都是无法替代的一种内涵与底蕴。建设美丽家园,打造一个宜游、宜业、宜居的度假天堂,需呼唤道德和文明的归位,传播文明旅游的正能量。
  @阿米:其实不仅仅是在国外,国内也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都值得我们深思。
  @尹韵公:文明出游不仅显示个人素质,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假期走出国门,中国的形象就随之展示给世界。因此,政府、学校、社会团体务必承担起普及礼仪知识、加强公众文明出游的教育。
  @魏良鹏:想要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其实也不算太难。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博物馆和剧场不大声喧哗;在不文明现象面前挺身而出、直言相劝,当好文明的维护者;在旅行之前多做一点功课,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禁忌……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才能做一个文明的传承者。
  @张广瑞:出境游客不文明现象除了与个别游客素质低,文明意识差有关以外,还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当不同的价值观、生活观相互碰撞,难免会有一些摩擦产生。
  @李艳:很多不文明行为背后是因为并不了解情况,导游也没有表达清楚。比如到了安检的时候才告知某些东西不能带上飞机,游客心里肯定很窝火,争吵就来了。还有很多老年人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他们并不了解国外的真实情况,这个时候往往更需要导游的耐心讲述,但不是所有导游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江苏省旅游协会:文明是一种无言的身教,家长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文明与否的示范。如果家长举止不文明,乱摘花朵,大声喧哗,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文明出游,要从每个游客做起,从细微处做起。
  @周广旭:出国旅游都希望出入平安,玩得开心顺利,谁都不希望出国变成人在囧途。我们期待他人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服务品质的同时,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展现文明风范。
  @环游的飘云:文明的游客,不但遵守目的地国家法律,还要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文字整理 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