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住”
美丽乡村建设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了环境改善的效应。然而,在美丽乡村建设较早的县市,如何维护好建设成果,避免“重建轻管”、“脏乱差”反弹等现象,实现美丽乡村可长久持续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农村“脏乱差”反弹问题,山东省胶州市委书记张德平表示:“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住’,避免‘脏乱差’反弹。近几年,胶州市抓住城乡统筹、动态管理、乡风反哺‘三个重点’,探索建立了美丽乡村‘由建转管、建管结合,着眼长远、全面提升’长效机制,实现了由‘以建为主’向‘建管结合’的转变,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常抓常新。”
“城乡一体”全面提升乡村美丽
8月中旬,记者在胶州市胶东街道高家庄看到,街巷干干净净,道路两旁樱花、百日红等随风摇曳。支部书记丁赵波介绍,前些年也搞环境卫生整治,但维持不了多久,又回到了老样子。“近几年,街道对美丽乡村抓得很紧,俺村建起了专业管护队伍,被评为了青岛市文明村庄。”
胶州新农村建设起步很早,但也经历过阵痛。2007年胶州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新农村“五化”建设,被作为经验推广。但是,此后几年一些村庄由于管理机制缺失,致使管理没跟上,“脏乱差”现象出现了反弹。
胶州市决策者认识到,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抓美丽乡村,需要突击整治,但不是治本之策,乡村美不能总靠临时“补妆”;重建轻管,农村“脏乱差”必会反弹,阶段性成果也会丧失。
“现在,村里的污水通过管道可以流到街道的污水处理厂,过去的垃圾湾变成了清水塘!”胶莱镇小高于家村78岁的李允臻感叹道。
胶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闫晓峰介绍:“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城乡统筹,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是胶州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重点。”2013年初胶州开始实施城乡水环境治理,把农村污水处理作为重点,推进建设“1+10+N+X”城乡污水处理体系,即建设1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10座区域集中处理设施、N座小型集中处理设施、X套分散处理设施与散户原位处理系统。
胶州将823个村庄划分为卫生洁净村、文明家园达标村、示范村、特色村“四类”,卫生洁净村是最低标准,示范村、特色村是争创目标,实行梯次创建。围绕村庄环境卫生等短板,着力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将卫生洁净作为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实现了100%建设覆盖。
在卫生洁净基础上,实施新农村建设“回头看”,着力打造745个文明家园达标村。绕村庄污水处理系统、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乡村记忆等,建设了92个示范村、16个特色村。
长效投入动态管理让美丽成常态
闫晓峰说:“建设美丽乡村,投入是基础;管理美丽乡村,投入是保障。胶州坚持这一理念,通过‘市镇结合、条块结合’,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城市延伸到了农村。”对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水、公交等设施项目,实行城乡一体化运营,由市直部门负责,实行“条条保障”。对村内道路、绿化、环卫、文体等,由镇街设立专项资金,实行“镇村统筹、块状保障”。
在美丽乡村投入上,胶州探索了“四项”机制。一是建立欠账补偿投入机制。延续村庄“硬化”资金政策,由市镇财政按6∶4承担。二是建立环卫日常投入机制。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政府实事工程,每年列支财政预算,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保证村容村貌持续整洁。三是建立村庄设施更新投入机制。以镇街为主体,每年列支村庄基础设施更新维护预算,保证村庄设施稳固提升。四是建立文明创建引导投入机制。设立了村庄动态管理奖励资金,用于引导村庄开展《村规民约》、白事理事会、“五好文明家庭”评比等活动。
胶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宝帅说,为避免村庄环境整治“一阵风”问题,推行了《胶东街道“美丽胶州”建设“五星级”村庄评定办法》。通过日常督查、季度评定和不定期抽查,对村庄星级奖牌实行动态管理,年终根据星级对优秀村庄给予奖励。特别是对“三大堆”上实行“一票否决”,并进行问责。
胶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振祥说:“建设美丽乡村,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只有坚持持续推进,才会保持常态美。”6月下旬,胶州市委召开了“美丽胶州”建设总结推进会,对验收认定的108个示范村和特色村,通过“以奖代补”奖励了2160万元。“每建成一个文明特色村和示范村,奖励村庄20万元。”
宋振祥介绍,为了强化镇村的美丽乡村建管责任,实行了动态认证管理。对通过评定的达标村、示范村和特色村,市里成立联合暗访组,定期进行抽查暗访。对第一次暗访不合格的村庄,进行挂牌警告、限期整改;两次暗访不合格的,取消资格。同时,将暗访结果列入年终镇街考核,对暗访合格的镇街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给予扣分,不合格超过25%的年终“美丽胶州”考核得零分。
美丽乡村“管”到深处是乡风
采访中,有的村民说起过去的一些现象颇显激动:未熄灭的炉灰往垃圾桶里一倒,崭新的垃圾桶被烧个大窟窿;好端端的路灯,有人拿弹弓把灯罩打坏了……
“环境美有利于文明乡风的养成,乡风文明也能反哺环境美的持续。村民素质的提高,文明乡风的形成,是美丽乡村深层次的‘管’,是保障乡村美丽持久的内生动力。”宋振祥说。
胶州的实践表明,“一约四会”制度是约束农民不文明行为、倡树文明乡风的有效措施。近几年,胶州指导各村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赌禁毒会。《村规民约》在完善村级社会事务管理基础上,增加了规范村民行为、履行村级义务、保护村级设施等内容,引导村民“自觉管理”美丽乡村。
宋振祥介绍:“首先指导108个示范村和特色村修订了《村规民约》,建设了白事理事会,以此带动全市村居修订《村规民约》,逐步推进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和道德评议会建设,加强村民自我约束。”
在文明家风培育上,胶州逐渐形成了特色典型评比体系。在村级,普及提升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在镇级,开展了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道德典型评选活动,以及“洁净庭院”和“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并进行年度集中表彰;在市级,持续开展了“我发现,我推荐——最美胶州人”评选活动和道德模范年终集中评选表彰;同时,常态化地开展了“晒家风、写家训”活动,引导村民从生产生活传统风俗入手,提炼好家训,培养好家风,养成好行为。(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