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林业推广BOT模式焕生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往哪里栽、钱从哪里来、林由哪里管成了生态建设面临的普遍难题。山东省昌邑市创新林业发展机制体制,积极引进推广BOT模式,吸引社会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了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新突破。
目前,昌邑市林地面积3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4%,林木蓄积量104万立方米,林业育苗面积超过11万亩,先后荣获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和山东省苗木示范市等称号。
BOT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昌邑林业采取的BOT模式即由政府出资承包土地,苗木种植方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栽植苗木,并对栽植的苗木拥有一定的处置权,政府允许其每年在及时更新的基础上销售总育苗数的1/3,育苗地带承包期为10年,承包期满,绿化土地收归政府所有。
昌邑市最早引进BOT模式的是绿博园林场建设。为加快林场规划范围内的潍河湿地公园建设,昌邑市政府采取BOT模式,引导发展景观生态苗木基地3000多亩。政府协调完成沿河地区土地流转,免费提供给苗木龙头企业经营。企业按照湿地公园建设规划种植园林景观苗木,经营期为10年。经营到期后,企业按照预先设计要求,留下充足的生态景观苗木,确保湿地公园景观完整,持续发挥生态功能。仅此一项,昌邑市政府就节约绿化投资1000多万元;苗木企业获得土地资源,降低成本10%以上,实现规模经营,增强了苗木市场竞争力;出让土地的农民在获得租金的同时,在苗木企业内就地打工,个人纯收入成倍增长。由此,昌邑实现了“政府要绿、社会要益、企业和群众要利”的多方共赢。
有了成功经验,BOT模式在昌邑林业建设中迅速推广,特别是在农田林网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昌邑市龙池镇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充分利用生产路与排灌沟之间的闲散土地资源,复垦整理土地,搞好产权流转,引进木材加工企业高标准营造农田林网2万多亩,建设原料林基地。宽幅林带的建成,既充分发挥了农田林网的生态防护效能,又为企业解除了原料供应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解决了平原地区林网树木管护难的问题,巩固了绿化成果。
2014年,昌邑市把BOT模式与发展苗木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不断拓宽苗木发展空间。卜庄镇采用BOT模式,引进苗木生产企业营造集苗木生产、生态防护与景观效果于一体的新型农田林网1.2万多亩,建成了多树种、多层次、高效益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今年,昌邑市林业部门招商引资,吸引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投资3.5亿元,在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址建设由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国家级花木大市场”。市场以经营高端精品苗木和园林资材为主,提供园林苗木一站式服务,核心区域占地面积480亩,设计铺位1000多个,预计年交易额20亿元,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