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

21.09.2017  16:23

2017年5月8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研究员作为专家学者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发言。会上,刘家义书记指示,山东社科院要开展全省人才状况的调查分析,找出痛点、堵点,拿出切实管用的对策建议。当天下午,山东社科院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由唐洲雁同志任组长的调研组,展开前期调研。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东奇同志对搞好此次调研高度重视,亲自担任指导小组组长,并主持召开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专题调研和政策研究部署会。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各成员单位给予大力支持,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自始至终进行调研指导和审定把关工作。经过近3个月的连续作战,山东社科院十易其稿,形成了主报告《山东省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以及7个分报告,共约7万字,及时呈报省领导参阅。8月20日,刘家义书记对报告作出重要批示,给予高度肯定,这标志着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调研取得圆满成功。这次调研,是智库研究精准服务决策的典型案例,是智库机构与实际工作部门的良性互动,是智库研究组织方式的探索创新,是智库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智库成果推广转化的成功实践。

智库研究精准对接决策需求的典型案例

智库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智库成果最成功的运用就是转化为决策,进而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智库服务决策的形式多种多样,最直接、最有效的莫过于直接为决策者决策采纳。这就需要智库精准对接决策需求,根据决策需求,确定研究重点,集中优势力量攻关,拿出真正对决策起到重要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

当前,我省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大量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研究解决,需要智库去一一解答,为决策提供有益参考。由省委主要领导亲自点题,要求山东社科院就某一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既是对山东社科院的信任,又是对山东社科院科研能力的一场检视。

刘家义书记要求,山东社科院要开展全省人才状况的调查分析,找出痛点、堵点,拿出切实管用的对策建议,省里要创造条件筑巢引凤,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实现山东“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决策的需求就是智库研究的方向。当天下午,山东社科院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中心组学习会议,深入传达学习刘家义书记在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落实情况,将开展山东人才状况调研明确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党委书记唐洲雁任组长、副院长杨金卫任副组长的调研组,聚焦如何发挥人才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支撑作用,开展调研工作。

之所以将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作为调研主题,是因为新旧动能转换是中央交给山东的艰巨任务,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工作的殷切盼望,是山东走在前列、建设强省的关键一招。在人才建设方面,我省通过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起到了不错的成效。但如何发挥好人才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支撑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更加精准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需求,提出“升级版”的人才政策。

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山东是先行先试。什么是新旧动能转换、为什么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怎样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这样一些关键性问题一时之间还没有形成完全共识,一些干部群众对此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迫切需要我们做出明确的回答。调研组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把握其中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论述、学习李克强总理视察山东时的重要指示的基础上,首先对什么是新动能、什么是旧动能,山东为什么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旧动能转换要把握什么方向、处理好什么关系,如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等问题,作出明确判断和系统回答。

统一了思想、厘清了认识之后,调研组认真分析了当前人才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和山东省人才对新旧动能转换支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学习借鉴外省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对策建议。

报告呈送刘家义书记、龚正省长等省领导审阅。8月20日,刘家义书记对报告作出重要批示,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报告揭示的问题、原因分析、所提建议,值得思考。并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东奇组织研究,拿出几条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同时,还指示抄送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群,省委常委、秘书长胡文容等省领导。

省委组织部在起草相关政策过程中,多次听取唐洲雁书记汇报,对报告所提对策建议进行了充分吸收,并逐条说明以何种形式吸收到即将出台的政策文件中。由山东社科院主导完成的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与决策的精准对接,充分发挥了咨政建言作用。

智库机构与实际工作部门的良性互动

长期以来,智库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智库与决策的距离稍微远一些,固然智库在战略性、前瞻性方面有其特殊优势,但有时候不了解决策过程、决策需求,缺乏与实际工作部门的有效互动,导致研究不能很好地接地气,拿出的成果与实际需求有差异。

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调研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实现了智库机构与实际工作部门的良性互动。

省委组织部作为省人才工作主管部门对调研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东奇对搞好此次调研高度重视,亲自听取唐洲雁同志的汇报,同意担任指导小组组长,并亲自主持召开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专题调研和政策研究部署会。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惠新安同志、副部长马晓磊同志对调研工作进行现场指导。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了调研方案,组织召开了新旧动能转换专题辅导报告会,并自始至终进行调研指导和审定把关工作。

省人社厅作为牵头单位之一,韩金峰厅长百忙之中接见调研组,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李伯平巡视员就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结构、在推进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中人才支撑面临的主要问题等接受调研访谈,并带领调研组部分成员赴安徽、重庆调研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情况,获取了大量资料。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对调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兼省区域办主任张新文同志亲自出席工作部署会,协调重大办为调研组提供了新旧动能转换相关资料。省卫生计生委主任袭燕同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巡视员李伯平同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李世瑛同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国前同志、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储林同志、省财政厅副厅长陈祥志同志、省商务厅副厅长任海涛同志、省医改办常务副主任孟冬同志、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时民同志等出席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专题调研和政策研究部署会。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高度重视重点调研访谈,省发改委副巡视员赵锋、省财政厅副厅长陈祥志等领导对调研给予大力支持,亲自出面座谈,并结合部门职能,介绍相关情况,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等单位领导同志和相关厅局职能处室提供了丰富详实的书面材料,为调研报告撰写提供了重要支撑。

调研报告(送审稿)形成后,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教育厅、国资委、经信委等部门领导认真阅读报告并提出指导意见。

正是有了各职能厅局的大力支持,调研工作更加贴近决策实际,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信息,所提建议符合山东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直接被省委书记作出肯定性批示,被省委组织部在制定政策时充分吸收参考,实现了智库成果的成功转化。

智库研究组织方式的探索创新

首先,这是对跨学科交叉研究组织方式的一次探索。智库研究有别于传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点,就是智库研究要解决的是综合性、复杂性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从多角度、用多学科的视野综合研判。这一特点决定了智库研究要注重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就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调研而言,属于典型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既需要熟悉新旧动能转换、熟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需要熟悉人才政策、人才成长规律,从资料收集的角度而言,还需要掌握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为此,调研组人员组成方面,统筹考虑了学科、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因素。从学科情况来看,有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研究人员参加;从人员岗位结构来看,既有专职研究人员,也有熟悉研究工作、熟悉人才政策的管理人员;从年龄和职称结构来看,既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智库高端人才首席专家、齐鲁文化英才等高层次专家学者,又有刚入职不久的博士,呈现出以老带新的局面。

其次,这是科研研究方式的创新。按照研究提纲,确定五大专题,调研组兵分五路,根据专题研究内容,依照研究特长,每个专题由2名同志负责,组长、副组长统筹协调研究工作,合理分配研究任务,最大限度发挥研究合力。从开始任务分工,到形成研究送审稿,期间历时两个多月。期间,调研组先后召开12次全体会议,每次会议,唐洲雁书记都出席并亲自主持,认真听取调研组成员的汇报,提出指导意见。在会上,每个专题都由具体执笔人主讲写作思路,其他同志逐一提出修改建议意见。如此反复,充分集中了调研组全体同志的智慧。为使报告保持风格一致,调研组安排两名同志对主报告进行统稿,由其他同志提出修改的意见,确保了呈现在领导面前的是一份高质量、高水平、极具参考借鉴价值的调研报告。

智库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智库研究,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能够做到事半功倍。为此,调研组在数据采集阶段和数据分析阶段综合运用了各种研究方法,确保所得出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在数据收集阶段,调研组主要采用个别访问法、座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收集了大量资料数据,为调研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采用座谈法征集用人单位、高层次人才、人才改革试验区的意见,采用座谈会获取省外先进经验。调研组与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山东大厦联合召开用人单位、高层次人才、人才改革试验区等三次专题座谈会,就山东省人才政策落实情况、高层次人才需求、人才改革试验区工作创新和研发平台培养等开展广泛调研,获取了大量数据资料,同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开展省内调研的同时,省人社厅巡视员李伯平同志、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少红同志带领调研组部分成员赴安徽、重庆调研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情况;调研组副组长杨金卫同志带领调研组部分成员赴安徽、四川调研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情况。通过与省外人才主管部门、人才研究专家的座谈,对省外人才政策,特别是支持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

二是运用个别访问法对省直相关部门进行深度调研。省直部门处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开展人才工作的一线,掌握着大量新旧动能转换资料和人才政策信息。获取这部分数据,对开展好调研至关重要。为此,调研组在唐洲雁书记、杨金卫副院长带领下,分别赴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人社厅进行重点调研访谈,省人社厅巡视员李伯平同志、省发改委副主任赵锋同志、省财政厅副厅长陈祥志同志等领导对调研给予大力支持,亲自参加座谈,并介绍相关情况,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等单位领导同志和相关厅局职能处室提供了丰富详实的书面材料,为调研报告撰写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在大数据时代,开展智库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特别是第一手数据的支撑。为此,调研之初,唐洲雁书记就要求调研组认真设计调查问卷,获取独有权威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科学采集、发掘和分析,推出基于数据的研究成果。为全面了解和把握用人单位和高层次人才对山东人才工作和人才政策的评价,使我省人才政策调整能够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调研组从省委组织部提供的用人单位名录中抽取样本202个、从国资委企业名录中抽取样本62个,共向264个样本单位发放组织问卷;从省委组织部提供的高层次人才库中按照先后顺序抽取样本1682个发放个人问卷。依托两种调查问卷,调研组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获取了第一手数据资料,为调研报告撰写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是采用文献法等方式收集省外人才工作数据资料。调研组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了四个直辖市、GDP排名全国前十的省和近几年创新投入较突出的安徽等15省市人才政策,对其中的典型经验和工作亮点进行了系统梳理。

在数据分析阶段,调研组通过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问卷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一批自有数据支撑的权威分析报告。同时,依据数据资料,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人才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和山东省人才对新旧动能转换支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方法,以京沪津渝4个直辖市和粤苏浙等10个GDP排名全国前十的省,以及近几年创新投入较突出的安徽为样本,主要关照粤苏浙三个对标省,从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山东人才政策有效性在全国主要省市中的位置判断、主要省市人才政策的亮点经验三个方面,通过比较分析,对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人才支撑力、人才政策进行定位,为人才供给、配置、开发、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智库成果推广转化的成功实践

智库成果最直接的转化就是为决策所采纳。同时,为了发挥好智库成果服务社会、引导舆论的功能,需要通过形成理论文章在报刊发表、专家接受采访阐述成果观点、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宣传推介等形式,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让成果走出书斋,为更多的人所知晓,提高转化效率。

调研报告在呈报刘家义书记的同时,还呈报龚正省长、王文涛副书记、李群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同志,报送省新旧动能转换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我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开展人才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调研组在将主报告呈送决策者参阅的同时,还充分发挥研究优势,将在调研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点、研究成果通过多种方式予以转化。

调研组在研究中关于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考,形成了《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一重大机遇》《新旧动能转换要“把好方向”》等理论文章,在《大众日报》刊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进一步深化决策者、实际工作部门和公众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认识,推动全省上下积极投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调研组形成的专题报告《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我国人才发展的新趋势》《15省市人才实力、政策大盘点》等在《山东社会科学报道》上陆续刊出,有的被推荐到中央媒体准备发表,进一步发挥其价值。

唐洲雁书记还多次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大众日报》和山东电视台等媒体采访,阐释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研究观点,积极发出山东社科院的声音,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

在全省社科院系统在济南召开的学习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上,唐洲雁书记围绕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等问题,向全省社科院系统的专家学者阐述了研究观点,进一步统一了社科院系统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认识,凝聚了共识。

下一步,调研组将进一步围绕人才和新旧动能转换做文章,将前期形成的研究积累和研究优势进一步发挥好,陆续推出后续研究成果,逐步将人才研究和新旧动能转换研究做成山东社科院的品牌和特色。 (文/崔凤祥)